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一词有丰富的典故来源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一词有丰富的典故来源

2023-06-12 03:19:03 编辑:join 浏览量:621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一词有丰富的典故来源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一词有丰富的典故来源

文·段宏刚

北宋大文豪苏轼(1037年——1101年)代表作《水调歌头》中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为:希望世上的有情人能终成眷属,长久地厮守在一起,即使天各一方,彼此也能享受到皎洁的明月,寄托思念之情。

这句话中的“婵娟”,特指皎洁的月光,是作为诗词中寄托情思的意象来使用的。

实质上,“婵娟”一词拥有丰富的寓意,本意并非月光和月色,而是在不断演化后,最终形成了这个意思。确切地说,“婵娟”一词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不断转化,涵义不断丰富后,才逐渐形成了这个约定俗成的涵义。

《水调歌头》诗意图

从“婵娟”一词带“女”字旁可以看出,它最早是作为女性人名而出现。据传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一个女学生,跟宋玉是同学,她对老师非常崇拜,时刻关心着老师的生活起居。婵娟不但聪明伶俐,冰清玉洁,并且具有一身正气,老师屈原非常赏识这个女学生。

屈原是楚国人,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不被秦始皇所灭,他四处游说,说服其它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大的秦国。然而,事情并没有向着屈原的理想而进展,其它几个国家人心不齐,各有心思,无法凝聚成一股强大力量,最终被秦国逐一击破。

月亮、嫦娥和玉兔

在屈原游说过程中,某国国王怀疑屈原有所企图,要加害自己国家,把本国推向火坑。于是,派人在宴会的酒中下毒,准备毒害屈原。这件事被婵娟知道后,婵娟自告奋勇,代替老师去赴宴,喝下毒酒不幸身亡。屈原知道真相后,万念俱灰,怀着悲痛心情写了一篇赋,把婵娟比喻为“天使”。

屈原毕竟是一代文豪,他的影响力很大,他所使用的典故被后来的文人所认可。到东汉时期,“婵娟”在文人的心目中,已经成为情操高尚的美女的代名词。张衡在《西京赋》中,创造了一个成语“婵娟此豸”,本意指像婵娟一样的美女,具有妖娆妩媚的姿态。后来,这个成语变成了形容词,专门形容美女外秀中惠的姿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再后来,“婵娟”一词的涵义被不断扩展,具有了多义性,除过形容美女的妖娆妩媚,轻灵飘逸,婀娜多姿的姿态以外,还形容跟女性阴柔美比较相近的自然之美,如,花草树木的轻柔美,娇艳美。月光的皎洁美,朦胧美,等等。

前边已经说过,“婵娟”一词的发展史就是在名词和形容词之间不断转化的结果。因此,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诗人和作家根据语境和环境,不断赋予“婵娟”新的涵义。到北宋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婵娟”特指皎洁的月光,引申涵义可以理解为思念。

苏轼

“婵娟”一词的涵义演变,其实跟现在的“小姐”、“农民”两词的涵义变化有些类似,都是在不同时代语境中对汉语词汇意思的再开发。“小姐”一词原指有修养的大家闺秀,而现在,可以说变味了,跟做皮肉生意的女性扯上了关系。

“农民”一词同样如此。原指那些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勤劳、善良、朴实的乡下人,而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带有歧视含义的形容词。有人挖苦某人时常常会说:你怎么跟农民一样?在这里,农民变成了目光短浅,愚昧无知,小肚鸡肠的代名词。

标签:婵娟,但愿人长久,典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1359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