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于和与的用法区别在什么地方

于和与的用法区别在什么地方

2023-07-24 22:18:15 编辑:join 浏览量:565

于和与的用法区别在什么地方

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于和与的用法差别很多。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于和与的用法区别,仅供大家参考!

于和与的用法区别

一、与的用法

与 yǔ

1.和,跟:正确~错误.虎谋皮.生死~共.

2.给:.人方便.

3.交往,友好:.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4.其〕比较连词,常跟不如、宁可连用.

5.赞助,赞许:人为善.

与 yù 1.参加:.会.

二、于的用法

介词(a.在,如生~北京;b.到,如荣誉归~老师;c.对,如勤~学习;d.向,如出~自愿;e.给,如问道~盲;f.自,从,如取之~民;g.表比较,如重~泰山;h.表被动,如限~水平).

2.后缀(a.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b.在动词后,如属~未来).

3.姓.

于的用法介绍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明《巡抚登莱右佥都御史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夫妇诰》:庆既,覃于流虹恩,宜颁于秉钺。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明 祁彪佳《祁忠敏公 日记 》:关使者袁环中(袁可立子)来晤,即于舟次报谢。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古汉语于的用法

于、於本是两个字。作为介词,甲骨文、金文都只用于字,而不用於字。於在甲骨文、金文之中和乌是同一个字。《说文解字》:於,象古文乌省。后来虽分化成了於、乌二字,但仍读於如乌,是个叹词。於作介词,是春秋战国之际才出现在东南沿海一带的方言用法。(《诗经》中于字出现335次,作介词259次,占77.3%,作助词65例,作叹词11例。而於字共出现48例,只有4例作介词,其余全作叹词。)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后世的文言文中,于、於并用。汉字简化以后,於并入于。

于在文言文中主要用作介词。它不能单独充当 句子 成分,而是首先要与 其它 词或 短语 组成介宾结构,然后再和其它词发生关系。用于字构成的介宾结构,多数情况下,用在动词、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只有在表示时间、表示范围等情况下,才可以前置作状语。于的作用有四个方面:

(一)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或动作、行为所涉及的范围等。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方位等是介词于最基本的用法,可视情况译为在、从、到、在„„中、在„„方面等。例如:

①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论语·述而》) .

②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隐公元年》) .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

比较相关事物的优劣高下,古汉语中往往用于引进用以比较的一方,构成介宾结构,放在形容词或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之后作补语。一般可译为比。例如:

①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

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项羽本纪》) .

注意:

第一,于除用作介词之外,还可用作动词词头。这种用法,文言文中只能写作于,而不能写作於。例如:

黄鸟于飞。(《诗经·周南·黄鸟》)

第二,乎也常作介词,用法大致与于相同,可参见第五节乎字。

(五)于是

1、于是本是介词于和代词是构成的介词结构,可以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或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根据于的用法的不同,可分别译为从这、在这、在这时候、在这种情况下等。例如:

? ①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②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

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

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左传襄公三年》)

③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柳宗元《捕蛇者说》) ....

例①中于是可译为从这时。例②中第一个于是可译为在这个时候,第二个于是是连词,第三个于是可译为在这些事情上。例③中于是可译为在这种职业上。

2、于是后来虚化为连词,一般用在句子开头,连接后一句与前一句,或后一段与前一段,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和现代汉语于是用法相同。例如:

①居顷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李将军传》) ..

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标签:用法,区别,地方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7819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