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2023-07-23 11:52:20 编辑:join 浏览量:610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该型肌营养不良症还有晚期加重型,些型病者可长期轻度面瘫,吹气、吹口哨等困难等症状,但在某一阶段突然、迅速恶化,在2~3年内出现肩胛带,髋带肌受累而步履困难,严重者可至瘫痪。疾病早期,常常由于跟腱挛缩而出现足尖走路,中期病者,由于肢带肌萎缩和跟腱挛缩,逐步出现腰推前凸,形成脊柱前凸畸形。由于足尖走路和脊柱前凸,因此,躯干重力平衡失调,患者极易跌倒而骨折。最严重者可有全身骨骼肌肉萎缩和各大关节挛缩,以致卧床不起。

(三)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本病常在10~20岁发病,出现肌无力症状,临床表现为:面肌无力,表情淡漠,无额纹,闭眼不紧,吹气力弱等,上臂,肩胛萎缩常与面肌瘫痪、萎缩同时发生,两上臂和肩胛带肌肉萎缩常伴有胸大肌萎缩,病者表现为两肩下垂,臂平举,前举困难,锁骨呈水平支撑,胸廓平凹致整个上胸部略向后仰。

肩胛部游离而活动过度,称“游离肩”,肩带部肌肉萎缩,早期出现胸大肌上部萎缩,因此,锁骨第一肋骨突出明显。

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病程进展缓慢,多数患者在面肌,上臂,肩胛带肌肉受累后10多年后仍可坚持步行或负重,或坚持部分工作,但也有一部分患者伴有腓肠肌、臀肌的假性肥大性改变。

(二)Beckers型肌营养不良症:该型肌营养不良症发病年龄较晚,早期出现腓肠肌肥大,偶有三角肌肥大,平均发病年龄在11岁左右,常由腓肠肌肥大,两下肢近端无力,肌肉萎缩,上下楼梯困难而引发起病。此型肌营养不良症,病情呈现发展趋势,由下肢累及两侧上肢近端,逐步出现上肢带肌肉萎缩,部分病人可有表情肌无力,该型肌营养不良症极少伴有智力低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orgressivemusculardystyophy)是一种遗传性进行性肌肉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进行性加重的萎缩和无力,近十几年来,由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遗传基因、生物化学、组织化学、酶学等研究迅速进展,对肌营养不良症的病态研究正在以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为中心逐渐深入。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临床类型与表现有哪些病孩卧床后起立常常需要从仰卧位逐渐转为俯卧位,然后逐步爬起。随着病程的进展,从不能起立,不能从床上起来逐步发展至需要专人护理,依靠坐椅行走,最后完全丧失活动能力。该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现代医学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认识2~3岁后,可见小孩动作笨拙,跑跳等均不及同年龄的小孩,随之出现步行易跌,上下楼梯和蹲下后起立困难等。

增地走路足跟不能着地,腹部前凸,双肩过度外展,头前伸而胸后仰,起步走路后躯干左右摇晃,表现特殊的步态,“鸭步态”,此时小孩常常不能蹲下,蹲下后即后仰,肩胛带肌群,特别是前锯肌、菱形肌的萎缩和无力,双臂前撑时即可出现肩胛骨突起呈“翼状肩”,两臂平举困难。

(一)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该型是儿童中最常见的,发展最快的,预后最严重的肌营养品不良症。本病的病年龄为1~10岁,平均2.8岁。有人提出,婴儿发病者,可在宫内即有血清酶的异常,产生第9天即可测出血清酶活性的异常增高,因此亦可以认为本病的发病年龄从出生即可开始。

然而,新生儿,特别是1岁之内的婴儿常常四肢肌力、活动正常,无法与正常婴儿鉴别,临床上最早出现的神经症状是:小孩开始走路时间延长,平均在15个月以后才能走路,伴有腓肠肌、臀肌等部肌肉的假性肥大,肌组织发硬。

由于遗传方式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Duchenne型和良性的Becker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面一肩一肱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肢带型等等。

在各型肌营养不良症中,Duchenne型发病率最高,病情也严重,常早年致残并导致死亡,是遗传性肌萎缩症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因此,对此病的病态研究较多。

(四)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此型常在15formattext(15);

标签:进行性,营养不良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7505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