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名作家杨绛为何对他心怀愧怍?细读课文《老王》便能知晓(笔记)

名作家杨绛为何对他心怀愧怍?细读课文《老王》便能知晓(笔记)

2023-07-23 03:42:38 编辑:join 浏览量:596

名作家杨绛为何对他心怀愧怍?细读课文《老王》便能知晓(笔记)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是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老王》节选

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一起走进杨绛的《老王》,解开心中的谜团吧。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3.探究作者对老王心怀“愧怍”的深刻原因,体会作者在平和语调中流露出的叹惋和感伤。

一、字词积累

1. 读读写写

蹬dēng车 绷bēng着

捎shāo带

惶huáng恐: 惊慌害怕

肿胀zhǒng zhàng

荒僻pì: 荒凉偏僻

取缔dì: 明令取消或禁止

降格: 降低标准、身份、等级等

镶嵌xiāng qiàn 门框kuàng

滞zhì笨: 呆滞笨拙

侮辱wǔ rǔ

愧怍kuì zuò:惭愧

2. 课后补充

骷髅kū lóu 眼翳 yì

塌tā败 攥zuàn

伛yǔ:弯腰曲背

二、文学常识

杨 绛jiàng (1911-2016),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主要代表作有译著《堂吉诃德》,长篇小说《洗澡》,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等。

钱钟书,字默存,学者、作家,著有小说《围城》,学术著作《谈艺录》、《管锥编》等。

杨绛 三、写作背景

文章作于1984年,是一篇 回忆性散文 。作者记叙了从前同老王交往的几个片段,当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是一个荒唐动乱的时代,作者夫妇被认为是“反动学术权威”。但是,任何歪风邪气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由此与老王的交往深深地刻印在作者的脑海之中。

四、整体把握

全文围绕与老王的交往展开叙述,内容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段)多角度 展现老王孤苦微寒的生活状态 ,表达了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第1段,交代了我与老王的身份差异,展现了“我”与老王之间融洽的关系。

第2段,介绍老王艰难的生计和孤苦的身世。

第3段,讲述老王的生理缺陷。

第4段,描述老王寒酸的栖所。

第二部分(5-7段) 回忆了与老王交往的三个片段 。

第5段,回忆 老王送冰、车费减半 的往事,表现老王的 老实厚道 。

第6段,回忆“文革”期间, 老王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展现了老王的 善良仁义 。

第7段,回忆 老王在“文革”中生计愈加艰难 ,凸现老王的 孤老贫穷 。

第三部分(8-22段) 详写老王临终前赠送香油和鸡蛋 ,既表现了老王的 深厚情谊 ,又抒发了作者的 感念和愧怍 。

五、重点研读

1、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2、作者是在怎么对待老王的?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3. 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的含义有哪些?怎么理解这句话?

“我”是幸运的,“我”有亲人(一家三口,病了有人照顾)、生活无忧(还可以坐三轮)、住宿条件稍好、有较为健康的身体,“我”感受到了老王对待“我”像亲人一样。

老王是不幸的,他的不幸不只是因为他命苦,还是因为“我”误解了他的善意,他的临终愿望落空。

愧怍 的含义丰富:“我”对自己不曾了解老王的心意,他送来香油鸡蛋我却拿金钱“侮辱”他而惭愧;老王来的时候,“我”没有请他进来,老王离开的时候,“我”没有送他下楼而惭愧;老王死了,“我”甚至不知道他如何死而惭愧;“我”对老王的关怀还不够而惭愧。

老王把作者当亲人,而作者 没有给予对等的关怀而愧怍自责 , 作者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的反省和解剖,体现了知识分子可贵的自省精神。

六、主题思想

作者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作者一家珍贵的情谊,也表达作者对不幸者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推荐阅读:

1. 一件小事(鲁迅)

2. 我们仨(杨绛)

END

原创首发,感谢阅读。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一些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或评论哦!

标签:细读,名作家,课文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74289.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