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荒本草》一书出自明代早期。它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以救荒为宗旨的农学、植物学专著书·中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加工炮制等方面也作了全面的总结。对我国植物学、农学、医药学等科学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
《救荒本草》版本很多,国内现存有十五六种。《救荒本草》原书两卷,永乐四年(公元1406)由作者刊行于开封,该版本已亡佚。
嘉靖四年(公元1525)山西太原第二次刊刻,即今流行最古刻本,传刻时分为四卷。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开封人陆东又根据第二次刻本重刻,然误认为此书为周宪王即朱()之子朱有炖所著。
扩展资料:
朱橚无疑在中国本草研究上是首位注意到救荒问题,以民生为本来研究野菜的植物学家。在朱之后的几十年,另一位叫王磐的也开始寻找可食用的野菜,其《野菜谱》中记录了野菜六十种,不仅做了解释还编成了诗歌,配了插图。
在王磐之后不到一百年时,又有一位叫周履靖的也开始研究野菜,同样是为了救荒做研究,他写成了《野菜博录》。
明末时,徐光启编修《农政全书》,收录了朱橚的《救荒本草》,在总结先人经验的基础上又得野菜六十余种。到了明末婺源人鲍山深入黄山搭室而居,用了七年时间写成《野菜博录》。
关于野菜救荒研究,可以说贯穿了整个明代历史。随着这些研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野菜这个平时没人搭理,难时挺身而出的物种得到了广泛推广,而且几乎家家都掌握了几种野菜的采集和食用。
参考资料来源:
标签:救荒,本草,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