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李白“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什么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

李白“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什么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

2023-06-02 12:13:26 编辑:join 浏览量:616

李白“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什么意思?很多人理解错了

众所周知,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我们还小的时候,老师就教导我们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的熏陶,还能启迪思想,以及陶冶情操。所以有很多人,便渐渐地爱上了古诗词。由于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都早已发生了变化,如今我们学习古诗词的首要任务,就是准确理解它的意思。

而要准确理解古诗词的意思,纯靠猜或者望文生义肯定是不行的。这时候就要靠我们平时的积累了。像词语古今的不同含义,一些比较经典的意象,以及典故等,都必须要确切掌握才行。因为一旦有了偏差,它的意思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如白居易《暮江吟》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个“可怜”就不是今天可惜、值得怜悯的意思,而是可爱、讨人喜欢的意思。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它这个“捣衣”如果按照现在的思路来看,就很容易理解成洗衣服时用木杵拍击衣服,使之脏水流出,进而变得干净。但这里的“捣衣”,却是有着另外截然不同的意思。首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子夜吴歌·秋歌》,是李白组诗作品《子夜四时歌四首》中的第三首。

《子夜吴歌·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然后,我们便来看看这里“捣衣”的意思。其实“捣衣”,在古代是指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杵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且多于秋夜进行。所以李白在诗的开篇便以“长安一片月”,尽情展示了秋夜皎洁澄明的月色。不过在古诗词中,凄冷的砧杵声又称“寒砧”,如李煜《捣练子令》中的“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

它往往表达的是一种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这也是李白这首诗的主要思想情感。“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即在长安的一个皎洁月夜,千家万户都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这两句诗可以说是对秋景的描写,但是景中含情。我们说月朗风清,风送砧声,这一声声可都是思妇怀念远在玉门关征人的一片片深情啊。

诗的最后两句“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即什么时候才能扫平胡虏?我的夫君不再远征啊。“良人”,是古时妇女对丈夫的称呼。可见《诗经·国风·唐风·绸缪》:“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由于封建社会的特殊,当时她们的良人,绝大多数都去了戍边之地,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玉门关。诗到这里便结束了,我们回过头看这首诗,其实它的意思很明朗了。

《子夜吴歌·秋歌》所写的内容,便是征夫之妻在寒冷的秋夜,思念远在边塞戍边的丈夫。那响遍长安城的“捣衣”声,也就是她们真挚情意的具体体现。另外,征夫之妻之所以连夜赶制衣物,是因为当时的征人衣物都需要自备,所以她们便想要早点裁制好衣物寄给远在边关的丈夫,这样他们就可以抵御即将到来的严寒。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对“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里的“捣衣”,都有了具体理解了。当然,在古诗词中,需要我们注意古今语音、语汇、语义和语法不同的地方还有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呢?欢迎在评论里留言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标签:捣衣,李白,万户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99385.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