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奶或奶制品:牛奶含有丰富的钙元素和磷元素,且两者比例十分合理,很方便人体吸收,是婴儿最佳的天然补钙食品。
一些奶制品,如酸奶、奶酪等,钙含量也比较高。
至于1周岁以下婴儿消化系统尚不健全,不宜喝牛奶。
2.豆类及其制品:豆类,如黄豆、黑豆等的钙含量都比较可观,可作为补钙食品食用。
但是,婴儿食用豆类及其制品存在着蛋白质过敏的风险,所以不建议1岁以前的宝宝食用。
3.虾皮与海带:虾皮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海产品,钙含量相当高,有“钙库”美誉。虾皮作为辅料做菜或做汤,是婴儿补钙的好方法。海带可以熟食,也可以凉拌,钙含量十分可观。
但是,对海产品过敏的婴儿不宜食用。
4.动物骨头:含钙量很高,但几乎不溶于水,故可利用率很低。
为提高钙的利用率,烹饪时可将骨头敲开,加少许食醋,以文火慢炖,并可以搭配其他蔬菜食用。
5.蔬菜:有不少蔬菜的钙含量很高。
如小白菜、茴香、油菜等。
1.预防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表现为,新生儿囟门增大,前后囟相通,并常伴有低钙惊厥。这种婴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有腰酸背疼,小腿抽筋,手足发麻等低钙血症症状。
因此,母亲合理补钙有利于新生儿预防佝偻病。
2.预防湿疹。也称“奶癣”,它的发病原因有许多种说法,但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血管低钙性痉挛、局部供血不足会引起皮疹、皮肤粗糙、皮屑多。
钙有抗炎和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钙剂的补充在治疗湿疹方面具有其他药物达不到的功能。
3.预防喉喘鸣。喉喘鸣是指新生儿或2—3个月的婴儿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喘鸣声。它是由于缺钙引起喉软骨软化所致。
如果妈妈及时补钙,就能减少这一病症的发生。
4.减少夜啼。
宝宝老在夜间啼哭,可是又没有其他疾病,其实,这是因为宝宝缺钙,如果宝宝的钙摄入量充足,夜啼的症状就会得到有效控制。
5.预防夜惊。由于半岁以前宝宝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控制能力较差,导致睡觉时易出现夜惊现象,这也是由缺钙引起。
钙量充足的宝宝很少发生这种现象。
6.减少抽筋。宝宝在睡觉时,经常不由自主地抽动一下,通常认为这是宝宝在梦里被吓着了,或者是因为长身体,其实这是一种抽筋,也是由缺钙引起。
发生这种情况,说明妈妈需要补钙了。
1.高钙摄入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一个人的身高,除了遗传因素外,还必须有健全的内分泌系统以及维生素D和钙等的协同作用,才能保障骨骼的充分生长。
婴儿和青春期儿童骨骼生长最快,钙储存量最多,保证钙摄入量是必要的,但过量补钙、重复补钙、大量服用维生素D等做法并不科学,不但影响儿童胃口,还容易出现厌食、便秘及胀气,甚至可能患上结石。
同时,高钙摄入还会影响铁、锌、镁等元素的吸收,对于贫血以及缺锌的孩子影响就更大。
2.四个月以内婴儿母乳可以满足其钙的需要,专家提醒,一般情况下对于4个月以内婴儿,每天母乳所产生的钙就完全可以满足其生理需要,在孩子长到五六个月时适当增加辅食,补充如奶制品、豆制品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
1岁以内的孩子每天奶量在800毫升也足以提供生长所需要的钙量,对于那些不吃母乳而吃牛奶的婴儿,建议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钙类产品进行适当补钙。
3.均衡营养、合理运动保证儿童骨健康。
专家表示,青春前期和青春期的青少年,虽然对钙的需要量大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但单纯补钙并不能明显改善身高,均衡营养、合理运动才是保证儿童骨健康最切实有效的途径。
在冷暖适宜的秋季,对于不明显缺钙的孩子可以通过豆制品、奶制品和鱼肉等食物来补充,并且鼓励孩子多做户外活动,配合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以促进钙在体内的吸收,因为晒太阳和户外运动是最好的天然钙制剂。
1.适当晒太阳。经常让宝宝在户外活动。春秋天,你可直接让宝宝在太阳下,夏天在树荫下,使宝宝的皮肤经常接触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皮肤内贮存的7-脱氢胆固醇,经光化学作用转化为维生素D3。
太阳光照射,可使皮肤贮存维生素D3备用,不会使维生素D过量。
晒太阳时不要隔着玻璃窗,阳光中的紫外线很少能穿透玻璃窗。
而且,要尽量多露出皮肤,增加皮肤对VD的合成。
2.口服钙剂。钙剂的制剂很多,家长可选择含钙量较丰富的无机钙,如碳酸钙,乳酸钙,入口即化,有专门针对婴儿的补钙套装,每天定量给孩子服用。一般从出生后半个月到1个月开始服用,一直服到2岁半或3岁。
补钙时一定要同时补充VD,促进钙在肠道的吸收和利用。避免把钙剂放到牛奶、米汤或稀粥等食物中,食物中的植酸会影响钙吸收,导致体内钙吸收下降。钙剂最好在两餐之间服用,这样可使钙被体内更好利用,进餐时服用容易影响钙的吸收率。
3.乳钙。乳钙类产品由纯天然牛乳提取,不伤肠胃,特别适合婴幼儿吸收。
乳钙呈液体油状,对于1岁以内婴幼儿可以剪开胶囊尾部,直接挤到勺子或者宝宝奶瓶嘴上让宝宝舔食,3岁以上宝宝可以直接咀嚼食用。或者可以添加到牛奶、果汁或者其他辅食当中,喂养方便,特别适合婴幼儿。
标签:补钙,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