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如下:
《林中路》罗伯特.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拿嫌芦地,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呵,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扩展资料:
《林中者敏路》,以这样的书名,听来总不像一本哲学书,而倒像一本散文集或诗歌集。的确,它不是一本“严格的”哲学著作。在此所谓“严格的”,确切地讲,应是“通常的”,或“传统的”。人们所熟悉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正经面孔,在海德格尔这本《林中路》中是没有的。
今天我们似乎已经可以说,这是一本“反哲学的哲学著作”。它在当代西方的(海德格尔之后的)后现代的思想中有其位置。要说严格消带性,《林中路》具有它自身的严格性,而它的这种严格性断不是传统“哲学”所要求的严格性,毋宁说,是“思”的严格性了。
《林中路》一书,正是海德格尔在那个人类命运的非常时期的思想结晶。该书收集了作者在30.40年代创作的六篇重要文章。这些文章初看起来是很难以统一的。而这也可说是本书的一个特点,正如本书书名所标明的:《林中路》——林中多歧路,而殊途同归。
从内容上看,本书几乎包含了趋于成熟的后期海德格尔思想的所有方面。举其要者,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方面,乃是海德格尔围绕“存在之真理”(Wahrheit des Seins)问题对艺术和诗的本质的沉思。这主要可见于本书中的《艺术作品的本源》和《诗人何为?》两文。
此两文已成为当代西方诗学(美学)领域的名篇而备受关注。而从中传达出来的海德格尔关于艺术(诗)的主张,实际上很难归诸西方传统美学或诗学的范畴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中路
标签:原文,林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