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埃及死亡之书简介

埃及死亡之书简介

2023-09-25 10:38:46 编辑:join 浏览量:621

埃及死亡之书简介

埃及死亡之书简介

  《埃及死亡之书》(英译The Book of the Dead,中译有茄衡山亡灵书、死者之书,以下简称《死亡之书》),指古埃及时期的墓葬文书,由考古学家在金字塔或其他墓葬场所发掘并考据其内容,其年代从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50年左右。该墓葬文书的埃及文原名若直译,则为「通往来日之书」,或「通往光明之书」,其作用为随死者下葬,以协助其通过冥界的重重难关,顺利前往死后世界而得永生。

  《死亡之书》的作者为古埃及祭司,早期绘制在墓壁、棺材或器物上面,而不是书写于纸草。古埃及历史从公元前3200年至公元前343年波斯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前王朝(公元前3050年以前)、初王朝(公元前3050-2686)、古王国(公元前2686-2181)、第一中间期(公元前21-2134)、中王国(公元前2134-1690)、第二中间期(公元前1690-1549)、新王国(公元前1549-1069)、第三中间期(公元前1069-653)、后王朝(公元前653-343)9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其中最古老的《死亡之书》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初王朝时期,自新王国时期才有纸草本,直到第三中间期才更加普及化,并逐渐有标准的格式与大同小异的内容,但始终未出现固定的版本。当代古埃及学者认为并不存在《死亡之书》的权威版本,因为一些墓主会请祭师撰写适合自己的《死亡之书》,故现存的纸草本《死亡之书》就有许多不同抄本,部分版本除了文字之外,还附有描绘死者和其前往来世旅程的插图。《死亡之书》使用的最晚记载为公元前第1世纪,直到埃及并入罗马帝国之后,《死亡之书》就未见于埃及人的殡葬礼仪之中了。

  从《死亡之书》的内容可以看到古埃及人对死后往何处去的千古谜团,提出非常清楚的解答。古埃及人认为人死后应制作木乃伊以保留其躯体,生命力「卡」(ka)仍留在坟墓,必须接受饮食与薰香的供养,灵魂「巴」(ba)则离开肉体(人头鸟身的造型),通过重重难关与考验,然后由看守冥界的狗神「阿努比斯」(Anubis,有站立的狗头人身,或尖耳盘坐的猛犬两种造型)引领下通过冥界之门,来到冥界之主奥西里斯面前,进行「称心审判」,即将心脏放在一具天平的一端,另一端放着代表正义公理的女神「玛阿特」(Maat)的羽毛。如果天平维持平衡,死者将被判为善人;若天秤倒向羽毛的一端,便被判为恶人。若通过审判的善人,便可搭乘太阳船,航向复活之路,并在来世过着与今生一样的美好生活;未能通过审判的恶人,心脏将被取出而由怪兽「阿米特」(Ammit )吞噬,死者便不能进入来世。阿米特的造型是鳄鱼的头、狮子的上半身、河马的下半身,集非洲三种最凶猛的动物于一身。

  《死亡之书》最重要的部份便是面对死后世颤中界的各种困境,应如何加以应对的咒语,总共有192组被记载于各版本的文书,包括冥界众神的名号与特征、保存个人的躯体与灵魂的方法、面对邪恶力量时如何自我保护、通过冥界各种考验的指引,最著名的两段咒语便是面对「称心审判」时的应对之词。其内容在提醒死者在奥西里斯面前接受审判,必须宣誓没有犯过42条罪状的任何一条,然后便进行「称心审判」。其实,若天秤倒向羽毛的一端,仍有咒语可以为其开脱;但若结果仍不变,便被判为恶人。《死亡之书》所列的各种罪状与传统宗教的道德诫律并无根本差异,包括:不可对人行恶事、不可虐待牲畜、不可在神圣场域犯过、不可探听那些不该知道的丑事、不可对神不敬、不可杀人与下令杀人、不可诽谤奴隶、不可使任何人受苦、不可削减神庙中的粮食、不可损坏祭祀神明的面包、不可偷走死者的祭品、不可性侵孩童、不可将奶自婴儿口中夺走、不可捕捉神庙周遭的鸟类与鱼类、不可任意用坝拦水、不可阻拦神明的出巡等等,其规范的内容相当广泛,从人与神明的关系,乃至与他人、孩童与奴隶等弱势者的关系,甚至对待动物、生活环境等等,都被列为死后审判的考察项目。

  目前流传最广泛的《死拦稿亡之书》版本可能是执掌文书的官吏「亚尼」(Ani)所撰写(约成书于公元前1250年),该书的「称心审判」有相当详实的图文并茂呈现。死者亚尼和妻子来到奥西里斯前,亚尼的心脏被放在天秤上,与正义女神玛阿特翅膀上的一根羽毛比较。画中阿奴比斯在调整天平的精确度,鹤首人身的智慧之神「托特」(Thoth)手持墨水笔和陶板记录测量结果,天秤支柱上蹲着的猿猴也是托特的化身;面对阿奴比斯而立的是亚尼的「卡」,稍远处静观整个仪式的人头鸟则是亚尼的「巴」;图的左边,亚尼和妻子正在不安地观看仪式的进行,画面上方还有12位神灵组成的陪审团;图的左下角则为蹲坐、蓄势待发的怪兽阿米特。

  《死亡之书》具体反映了古埃及人的生死观、宗教观与道德观,但因年代久远,如何正确地诠释,古埃及学者之间有诸多争议。以「不可……」的负面表述为道德诫命的宣示,当然是东、西方古老宗教传统表达道德律令的共同形式,犹太教的十诫与佛教的五戒便是类似的著例;而死后审判也是世界宗教的共同元素,只是古埃及宗教年代更为久远,保留了宗教道德律更为素朴的呈现方式,对于违反道德的惩罚更为生动写实,但也包含巫术性宗教的特质,即可透过祭祀、咒语等向神明贿赂或求情的方式免罪,在严苛的道德律令背后仍有妥协与操作的空间。如果将《死亡之书》结合金字塔所发现的庞大陪葬品与木乃伊的制作来看,古埃及人对死亡一事包含着戒慎恐惧又充满期待的矛盾情结。

  国祚绵延超过三千年的古埃及王朝,终结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公元前332),从此埃及历史进入被希腊人与罗马人统治的时期,其宗教文化也逐渐被外来征服者所影响,先后接受希腊罗马多神教与基督宗教的影响。到了公元7世纪,又有来自 *** 半岛的 *** 人传入 *** 教,更彻底改变了埃及人的信仰文化,迄今大部分的埃及人皆信仰 *** 教,另有少数基督徒与犹太教徒散居其间,而古埃及的多神信仰只留下巍峨壮观的金字塔与神庙供人凭吊。直到19世纪欧洲人入侵埃及后,才将早已被世人所遗忘的古老多神信仰再度发掘出土,但除了历史考古与观光旅游的价值之外,《死亡之书》所呈现的奇幻宗教世界与现代埃及人已无任何关系了!

标签:简介,埃及,死亡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22836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