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茜草根

茜草根

2023-07-26 21:58:53 编辑:join 浏览量:606

茜草根

【出处】《本经》·原作茜根

【拼音名】Qiàn Cǎo Gēn

【别名】血见愁

②治吐血后虚热躁渴及解毒:茜草

③治吐血:鸡血藤膏二钱,三七一钱,茜根钱半。

煎服。

④治衄血无时:茜草根、艾叶各-两,乌梅肉

⑤治妇女经水不通:茜草一两。

黄酒煎,空心服。

⑥治风湿痛,关节炎:鲜茜草根四两,白酒一斤。将茜草根洗净捣烂,浸入酒内一周,取酒炖温,空腹饮。

第-次要饮到八成醉,然后睡觉,覆被取汗,每天一次。服药后七天不能下水。

⑦治荨麻疹:茜草根五钱,阴地蕨三钱。

水煎,加黄酒二两冲服。

⑧预防疮疹:服茜根汁。

治时行瘟毒,疮痘正发:煎茜草根汁,入酒饮之。

⑨治疔疮:地苏木,阴干为末,重者八钱,轻者五钱,好酒煎服;如放黄者,冲酒服:渣罨疔上。

【各家论述】①《纲目》:"茜根,气温行滞,味酸入肝而咸走血,专于行血活血。俗方治女子经水不通,以一两煎酒服之,一日即通,甚效。

《名医别录》言其久服益精气轻身,《日华子》言其泄精,殊不相合,恐未可凭。"

②《本草经疏》:"茜根,行血凉血之要药。主痹及疸。

疸有五,此其为治,盖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者也。

痹者血病,行血软坚。则痹自愈。"

③《本草汇言》:"茜草治血,能行能止。余尝用酒制则行,醋炒则止。

活血气,疏经络,治血郁血痹诸症最妙,无损血气也。配归、芍用,大能有益妇人。"

④《本草新编》:"茜草,但止行血,而不补血,宜同补气之药以行血,不宜同补血之药以散气。

至于各书言其能补虚热,且治劳伤,徒虚语耳。

行血而反能止血者,引血之归经耳。

但既引入于各经,即当以补阴之药继之,则血出而不再沸,否则血症未有不再发者也。"

⑤《本草正义》:"茜根性寒,所主多血热失血之症。古今说解,都无异义。

而《本经》主治,独以寒湿二字为冠,最为不伦,虽各本无不尽同,然病情药性,大相矛盾,此必古人传写之讹,不可望文生义,曲为附和。及痹指血瘀血热,痹着不行而言。茜草寒凉,入血而能通瘀活络,是以主之。古人论痹,本有热痹一侯,此必不可与上文寒湿连属读之,而谬谓可治寒痹、湿痹也。黄疸本属热症,此则并能清热逐瘀,缪仲醇谓指蓄血发黄,而不专于湿热,其说甚是。补中以清热,言热淫于里,则中气伤,惟去其热,清其血,则中得其补,经文最简,皆当观其会通,并非泛泛言之。《别录》止血,以血热涌泄言之。一以清血中之热,一以通壅积之瘀,斯血循故道而不横逆。崩中亦以龙雷大亢之时而言,如其所失太多,阳气已馁,即非所宜。踒跌必有血瘀,瘀则蕴而生热,故宜清热行瘀。蛊毒皆南方热淫之毒,清血热者必能解毒。陈藏器谓蘘荷与茜,主蛊为最。惟膀胱不足-证,殊属费解,姑且存而不论,以俟知者。""大明止鼻洪,尿血,月经不止,痔瘘疮疖,皆指火邪太亢者言之。又谓治产后血运,则惟肝阳有馀,恶瘀不畅者为宜,而血脱发晕,必非所宜。濒湖谓通经脉,则以血热瘀结者为宜,又谓治骨节风痛活血行血,亦惟血热痹着者宜之,即《本经》之治风痹,《别录》之主踒跌也。"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鲜茜草6钱(干3钱)、橙皮6钱,加水200毫升,煎成100毫升。

日服2次,每次50毫升。或将茜草、橙皮煎汁浓缩压片,每片0.6克(含生药茜草,橙皮各0.5克)。日服3次,每次10~1.5片。皆10天为一疗程。治疗123例,一疗程后显效率为40.7%;两疗程后显效率为69.1%。据观察,喘息型疗效略优于单纯型;不吸烟者疗效较高;男性显效率高于女性;年龄小、病程短,病情轻声疗效均较好。

茜草的止咳作用较强,祛痰、平喘次之,并有一定的消炎作用;服药后肺部干、湿性罗音及哮鸣音多数减少或消失。半年后随访1次,显效以上为36.6%,复发率为46.5%。1年后第2次随访,显效以上仍为33.3%,复发率为65.2%。服药期间未发现严重的副作用。

【备注】此外,尚有下列几种植物亦作茜草使用:

①长叶茜草,茎呈显着的四方形,叶为披针形,长2~10厘米,基部圆形,先端渐尖,叶柄亦较长。使用于四川、贵州。

②中华茜草,叶柄较短,叶阔卵圆形,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花序较短。

使用于四川、东北等地。

③狭叶茜草,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果实黑色。

使用于山东部分地区。

④黑果茜草,形态与茜草相似,但果实成熟时黑色。使用于黑龙江、辽宁、甘肃。

【摘录】《*辞典》

标签:茜草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82500.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