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陈菊梅:传染病狙击者

陈菊梅:传染病狙击者

2023-07-23 00:07:02 编辑:join 浏览量:589

陈菊梅:传染病狙击者

从医63年、曾与60个种类的凶恶病毒搏斗、接诊传染病患数十万、漏诊误诊数为0、治疗有效率达98%、参与研发10余种国家级新药、创造20多个“国内首次”和“军队第一”……

这一串辉煌的数字属于一位87岁高龄的老兵——陈菊梅。

病毒窝里打滚一辈子,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302医院专家组组长陈菊梅用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丰硕的创新成果,撑起了我国传染病防治内科领域的半壁江山。

从85%到38%——慢重肝病研究的前进路线图

上世纪60年代,细胞学研究在我国还是空白,陈菊梅从国外肿瘤细胞学研究中得到启发,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传染病病毒细胞学诊断实验室,大大提高传染病病毒类型诊断的准确率,有效提高临床救治效果。

上世纪70年代初期,传染性肝炎患者激增,病人转氨酶降不下来是困扰临床的核心难题。

为了攻克难题,陈菊梅整日思考着原因与解决方法。

她查阅了700多份病历,却完全没有线索;之后发出20多封信给低酶出院病人,却只得到回邮四封。研究陷入僵局。

此时,一位先后七次出入医院的肝硬化病人无意中提起,一吃安眠药,转氨酶就降下来了。

说者无意,听者却有心,陈菊梅研究了他的安眠药说明书,发现了老人转氨酶多次起伏的可能原因——五味子!

经过反复试验,陈菊梅发现五味子仁里的油能够降酶。

1973年,陈菊梅在《新医药学》第9期上发表了试用五味子降低转氨酶的学术论文,成为世界上发现并试用五味子降酶的第一人。目前,在该研究成果基础上,国内已衍生出多项成果。

“七五”期间,国家启动以降低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10%的病死率为目标的重大课题。

作为课题牵头人,陈菊梅带领全国4家医院的协作组攻关4年,率先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重肝的崭新模式,这一创新性的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法使我国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死亡率由85%以上降至38%,整整降低了47个百分点,成为我国肝病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

进入新世纪后,陈菊梅又提出用乙肝抗病毒疗法治疗慢重肝、肝衰竭病人等方法,使患者生存率提高20%;主导引进人工肝技术,使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降低20%。

近几年,年近九旬的陈菊梅依然瞄准世界医学前沿,力主医院建成肝胆外科,上马肝移植技术,抢占21世纪医学之巅,并推动CIK细胞治疗肝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艾滋病和肝病、骨髓干细胞治疗肝硬化、肝细胞移植和人工肝等一系列成熟、互补、可供个体化选择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使302医院学科建设驶入了“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有创、微创、无创和生物治疗相结合”的快车道。

当医生就得弯下腰——医者最重是仁心

“医者,最重要的是‘仁心’,要能在病人面前弯得下腰,这是当个好医生的基础和前提。”

陈菊梅如是说。

传染病肆虐人类历史数千年,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因传染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远远超过战争的死亡人数。

我国是传染病高发国家之一,特别是贫困地区,因经济条件所限而受多种传染病严重威胁。

即便是为了与疾病作斗争而存在,可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传染病医院并不被社会所理解,“传染病人离不开,工作人员不愿来”是对302医院彼时现状的生动描述,医院“国际肝病诊疗中心”主任赵平回忆,当初大学毕业得知被分到传染病医院时,“眼泪就开始往下掉。”

有人以此为噱头,为302医院编了段顺口溜:开门用脚踹,对象吹得快,地上钱没人爱……

陈菊梅自1958年进入医院后,便扎根于此,在“病毒窝子”里奋斗了半个多世纪。

时至今日,虽然规定的门诊时间是周四上午,可耄耋之年的陈菊梅几乎每天仍要接诊患者。

查体前确认诊室门是否关好、窗帘是否拉好;先把听诊器捂热,再接触患者身体;开处方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开药原因、叮嘱服药须知。

患者离开时,在患者的病历本上留下办公室电话、家中的座机号码。

陈菊梅用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为患者营造真挚的关护与温馨。

有病人说:“陈教授开药很讲原则,能开10元的绝不开100元的,能不做的检查绝不会让你花冤枉钱。”

还有病人说:“我每季度都得来302医院进行一次检查,为了方便我这样的外地病人,陈教授把家里电话和手机号码都告诉了我,让我来之前确认一下她是否在医院。

陈教授这样的大专家,对我们竟然这么细心”。

几十年来,陈菊梅对患者的救治不仅仅减轻他们的病情、挽救他们的生命,同时得到抚慰的还有患者们脆弱、自卑的心。

平素里经常因为病情而经受躲避、白眼的患者在这里得到的是尊重与热情。

若有哪位患者想要握手,陈菊梅一定会伸出充满温度的双手,向患者传递出那份一视同仁的平等和志在必得的信心。

去年11月的一个中午,陈菊梅在诊室等待一位已经预约的病人。

午饭时分,心疼陈菊梅的护士小罗提醒:“陈教授,都这么晚了,您就别再等了!”

“再等等!病人来一次不容易。”陈菊梅说。此刻,时间已是12:40分。

一个气喘吁吁的中年男子片刻后冲进诊室抱歉地说:“陈教授,实在对不住,让您久等了,刚才路上有些堵车。”

陈菊梅安慰说:“别着急,孩子!把病历本给我。”

接下去便是仔细询问、认真检查、做出诊断、开出处方……完成看诊后,已是下午1点多。

“只有心里装着病人,多为病人着想,病人才会信赖你,喜欢你。”

陈菊梅对小罗说。

“为病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以病人快乐为快乐,以病人幸福为幸福,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雷锋精神,陈菊梅教授就是一个当今的活雷锋!”

前不久,302医院政委邢振湖在医院召开的学雷锋座谈会上动情地说。

“她就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活雷锋'!”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段仲平这样评价陈菊梅。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耳濡目染之下,302医院的年轻医生们也养成了陈菊梅的工作习惯,医院医患关系和谐,医院服务得到了病人的普遍认同。

灾区不是疫区——巾帼英雄勇担当

2000年盛夏,某校园内学生集体出现腹泻,病情迅速蔓延,几天时间里先后有六七百人住院。

75岁的陈菊梅临危受命,星夜兼程奔赴疫区。

疫情分析会上,陈菊梅推翻先前所有定论,一口断定为病毒感染。

质疑声中,她迅速抽调实验室专家赶赴现场,采集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类检测。经过连续奋战,最终确定这些学生是被肠道埃柯病毒感染。

很快,得到对症治疗的学生全部康复。

2003年初春,“非典”疫情肆虐。

陈菊梅夜以继日地查阅资料、思考对策、随时准备出击……

在许多人还不知道“非典”是什么为何物时,她在2月第一个走进电视台宣传“非典”防治知识,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认识“非典”。

3月5日下午,北京地区首批输入性“非典”患者住入302医院,陈菊梅走进病房,询问病史,亲自给患者做口腔检查,听心肺情况,看皮肤有无皮疹或黄染……

随后,她主持了北京地区第一次对“非典”患者的专家会诊,第一个接受了中央媒体的专家访谈,主编了全军第一本《非典型肺炎防治手册》,在国家级专业期刊开辟第一个“非典”专栏,并成为第一批在军队远程会诊中心讲授预防“非典”感染的专家。

“五个第一”,对稳定民心至关重要。抗击非典战斗胜利后,陈菊梅被中国女医师协会授予“巾帼抗非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83岁高龄的陈菊梅主动请缨到灾区了解情况。

她的到来,让灾区群众和救灾官兵非常感动。

面对如潮夸赞,陈菊梅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来战斗的!”

就这样,陈菊梅拄着木棍,走遍地震重灾区:查看部队营区、灾民安置点和消杀作业现场,对水源卫生监督、环境卫生监测、卫生防疫机制和环境消毒等进行了全面评估。

一日,恰逢中央电视台记者在北川拍摄,记者万分惊诧地问起陈菊梅为什么没戴口罩:“您怎么就不害怕染上病呀?”

陈菊梅说:“因为灾区不是疫区!”

镜头将这句话报道出去,关于“灾区已发生瘟疫和传染病”的谣言不攻自破。

后非典时代,根据抗击疾病的经历和经验,陈菊梅带领专家组成员向军委大胆建言,希望优化突发疫情防治力量战斗编成。

此后,医院相继抽组全军唯一的野战传染病医院,建成全军传染病防治技术临床培训基地,建设“平战结合、军民共用、医研训兼备、内外科并重”感染综合楼暨科训楼,使医院成为首都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全新高端平台。

在汶川、海地、玉树抗震救灾、奥运安保、防控“甲流”、“和谐使命-2010”、巴基斯坦洪灾后防疫等多样化军事卫勤保障任务中,302医院这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击队不辱使命,经受了艰巨任务的严峻考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

技术不保密 评奖不署名——淡名声 远利益

在首先发现并应用五味子成功降低转氨酶后,陈菊梅发表这项研究成果却用的是“302医院二科”的名义。

论文发表后,全国各地的同行都前来请教,她也从不有所保留——“这个技术也不保密,谁来都告诉。”

不久后,某药物研究所与某药厂根据该研究成果,生产出了一种新药,获得了国际金奖。研究成果被别人拿去报奖赚钱,自己却没得到任何利益,很多人为她鸣不平。

陈菊梅对此十分淡然:“我研究药的目的是治病救人,不管是谁生产出来的,只要对病人有好处,得不得奖、谁得奖,这些都不重要!”此后,在陈菊梅的成果基础上,国内已衍生出多项成果。

医院青少年肝病诊疗中心主任朱世殊在陈菊梅的帮带下,完成了一个关于儿童肝衰竭治疗的研究课题。

填写报奖申报人时,陈菊梅坚决不肯署名,一而再再而三地删掉自己的名字。

虽然最后名列获奖人名单之中,可证书至今放在朱世殊抽屉之中,未曾拿给陈菊梅看。

历数陈菊梅取得的科研成就,有人曾这样感慨:“陈菊梅哪怕稍有一点私心,早就名扬四海、身价千万了!”

近年来,英国《名人传记》、《剑桥大学名人录》纷纷给陈菊梅来函,请求把她列入世界名人录,陈菊梅一一复函谢绝。

她说:“我活着不希望出名,死后也不用留名。

我和老伴都商量好了,我们死后,不作遗体告别,尸体都捐献出来,供医院解剖研究用。”这些年来,除了需要给老百姓讲新发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她先后20多次拒绝了媒体对自己做“名人”专访的请求。

担任专家组组长29年来,陈菊梅负责把关定向的科研课题中,有近百项获得国家、军队重大科技成果奖,带教出传染病防治骨干近千名,扶植出百余位包括“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全军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总后“院士后备人选”、总后“科技银星”、“科技新星”、“优秀中青年技术保障专家”等在内的“名家大家”。

如今,这些同志都已成为我国传染病防治战线的中流砥柱,为广大传染病患者和业内同行所熟知。

(撰文:李娟 ;责任编辑:文慧;通讯员:黄显斌)

标签:陈菊梅,狙击,传染病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7395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