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平日的交流中,“拍马屁”这个词语在语境中有迎合他人的含义,好像已经是约定成俗的事情了,但是“拍马屁”这个词语最初的语义是什么呢?
“拍马屁”的来历
据语言学家考证,“拍马屁”一词自然是来自于北方的一个词语,北方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盛产马匹,一般的人家都会养有几匹马。因为衣食住行是生活中的重要事情,所以养殖马匹 一来可以解决出行的问题,二来可以解决运输问题 。
尤其是居住在草原上的牧民,在古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马匹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牧民们是善于养马的,马匹养得好,自然是膘肥体壮,毛色光亮,马的主人自然更愿意看到自己养出的马健壮。
有时人们牵着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是否瓷实。这应该是最直观的,能感受到马是否膘肥体壮的方法了,如果通过触摸感觉马匹确实健壮,并随口夸上几声“好马”,那马主人当然会很开心了, 这样一句看似平常的夸奖其实也是对养马功夫的肯定。
“拍马屁”语义的演变
起初,人们实事求是,好马说好,可是相沿很久以后,有的人竟不管别人的马健壮与否,都一味地只说奉承话,把劣马也说成是好马了。
于是这种拍马屁股的行为就用来形容那些不顾客观实际、专门迎合甚至讨好别人的行为了 。
“拍马屁”这个词语也就逐渐的产生了,这一本来具有描述性的词语,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极具生命力,而且早就超越了它本身的含义,新的含义也就被人们接受了,也就逐渐的流传开来。
这是一种语言心理趋势,也就是一个新词语产生形成产生后,人们总觉得它新鲜,就有想使用这个词语的心理,而“拍马屁”这个词语就符合这样的特点,所以他就很快的扩散开来 。
举例子说明一下
我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比如有的词语已经产生了,可是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之后,它的传播速度反而就更快了,比如“沙发”这个词语,它是从法语中音译过来的词语,最初就是指我们的家具。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经常会在别人发的帖子或者动态下面进行评论,第一个评论的人在网络上就叫“沙发”,而热门的评论,人们总是趋之如骛,第一个评论的人也就“抢到了沙发”,这可不是到家具店买沙发的意思,而是网络语言、或者叫网络词语。
这样的词语很多,不胜枚举,比如“粉丝”这个词语,最初就是我们的一种食材。可后来“粉丝”成了歌迷的代名词,这个新语义已经深入人心了,比如我们经常听到有些网络名人,动辄有几百、几千万的“粉丝”,这里的“粉丝”就又是指在网络上关注他(她)的人。
再举一个例子吧,比如早些年产生的一个词语“不明觉厉”,本来汉语词汇中是没有这个词语的,可是一经在网络上产生,“不明觉厉”真的是一时风靡全网络。而这个词语的意思则是:“用于表达菜鸟对高手的崇拜,但也用于调侃楼主语言行为夸张和不知所谓。”
扯得有点远了,现在把话收回来,说到“拍马屁”的语义,其实在汉语语义中,还有一个我们约定成俗的词语,就包含了“拍马屁”的语义,这个词语是“溜须拍马”。
“溜须”和“拍马”在这个词语中有着相同的语义,可以说是并列式的关系,“溜须”不是源于北方草原的词语,而是源于古代中原。相传宋朝宰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个饭粒,丁谓瞧见后,急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极尽奴媚之像,旁边的人看了简直受不了丁谓的这种行为,很是不齿于丁谓的奴媚行为,后来人们就把丁谓这种行为称为“溜须”。
总结
语言是发展变化的,我们的汉语博大精深,语义丰富。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有很多新的词语产生,亦或有很多本来已有的词语而被赋予新的含义,这是语言的发展规律吧,亦或是语言的生命力吧。
标签:拍马屁,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