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隔音降噪,宁静以致远。睡眠时佩戴,保证睡眠质量。
从左往右,从上至下依次是:
303S,1250,1100,职安康1250(太硬淘汰)。
LL1,LPF1,MAX1。
(数值越高越好。末尾1/30=无线/有线,耳塞本体相同。)
第一梯队:Max1>1250>LL1。
第二梯队:LPF1>303s>1100。
满分5分,越高越好。
实际性能通过以下4项目测得。
自己用手指敲木门声。
1米和20cm外的“米家空气净化器3”的3档风燥声。
2米外的“加州旅馆现场版”。(2米距离时40分贝)
1米外鼠标和机械键盘的触发声。
高:1250
中:Max1>LL1>LPF
低:1100>303s
无论高中低,都足以应付一米外的键鼠声。都可以明显减轻歌曲声响,使风噪声似有似无。但对敲门声效果有限。“高”可使风噪在20cm外完全无声,敲门和歌曲项目都有明显更好的降噪。
高档
1250回弹最慢,可轻易塞到最深处,起到了最好的防护效果。在所有测试项目上,相比第2名的Max都更胜一筹。相比中、低档有明显优势。
中档
理论性能最强的Max,因为宽大的尾部,限制了塞入深度,只能在中档鹤立鸡群。相比中档其他产品,只在歌曲项目有优势。中档相比低档有轻微优势。
低档
低档的产品只起到基本防护效果,对歌曲的降噪有限,但相比中档没有太大差距,相比高档有明显差距。303s过小的尺寸,适合小耳道人群,对中大耳道的填充不足,因此隔音效果稍差于1100,即使睡眠用途,隔音效果也较弱,但此属因人而异。
头部对齐了来对比,其中LL1已减尾处理。
从左往右,从大到小:
1100>MAX1>1250=LL1=LPF1>303S
大:1100
中大:MAX(中大和大号,适合喜欢有足够填充感的人。)
中:1250、LL、LPF(中号是最为舒适的。)
小:303s(小号适合小耳道的特殊人群。)
1100,1250,303S。 大,中,小。
Max、LL、LPF,只大在尾部。对比实际的入耳部分,这部分长度几乎和1100、1250相同。
LL和LPF,尺寸完全相同,一个模具的产品,轻微差异是品控差异。它们的区别是材料密度不同,LPF更绵密,LL则孔洞更大。在本文的“软硬度、舒适度”中会详述。
除了1250和303s,回弹都是一个水平。
尖端回弹:耳塞尖端的回弹速度,安装的可操作时间,略少于这个值。
整体回弹:耳塞整体的回弹速度, 塞入耳道后,需要等待的填充时间,略少于这个值。
1250的回弹速度是最慢的,有充分的回弹时间,和相对不错的软度。安装难度最低,零门槛,可以轻易塞到位。
303S的回弹速度最快,但它的体积小巧,佩戴上并不困难。
鱼雷塞相比子弹塞,安装难度更高一些。因为更长,更难支楞起来往里塞。
之间的差异并不大。
(满分5分,数值越大越软。)
越软,佩戴越舒适,异物感更少,但回弹速度更快,更难佩戴。
越硬,越弹,填充感越强,会有胀感,但回弹速度更慢,佩戴门槛低。
303S虽然软,但太小,对于填充不足的情况,软度也体现不出优势。相反最厚实的max反而让人感觉很软。
LPF相比LL,材料上更绵密,更弹。LL内部发泡的孔洞更大,按压后回弹较无力,佩戴最无感。
1250比较特别,外软内硬,外部较为柔软,内部却有些Q弹,佩戴不算很舒适。
LL1>LPF1>1250>1100>303S>Max1
舒适度因人而异,只做排序。
1.表面软硬度
过硬会有异物感。
2.表面光滑度
太过光滑会和耳道粘连,摘取时产生疼痛。
3.填充力度
填充力度过高,久戴会有胀痛感,但有助提升降噪性能,过低会缺少稳定性,会降低耳塞性能,容易位移,产生异物感和瘙痒。向内位移,耳道深处会瘙痒,向外会凸出,掉落。
4.佩戴深度。
塞入过深容易深处瘙痒,但降噪效果好。塞入过浅容易凸出掉落,降噪效果低下。
5.其他因素。
个人状态,体质,环境。如夏天比冬天温度高,耳道内更容易分泌油脂,造成瘙痒。
(无佩戴睡眠体验为5分,均有6小时以上睡眠佩戴。)
303S对于我太小,没有足够的填充,反而有异物感。我觉得,尺寸偏大但填充足够的塞子,相比更舒适。
睡眠测试:
回弹快,但尺寸小,佩戴还算容易。但也容易塞入过深,不易取出,浅戴又易掉。即便入睡用途,降噪能力依然较弱,303S的表面是其中最光滑的。长期佩戴会和耳道紧密粘连,摘取时,操作过快有强疼痛感。醒时,耳道内微痒,虽无胀感,但有轻微异物感,其中一只已经掉落,不知所踪。
睡眠体验:2.6(无佩戴睡眠=5)
推荐:适合小耳道的特殊人群,女士、儿童,可为家人备用。对于正常的中大耳道,缺少足够的填充力度,隔音效果和佩戴体验都不算好。
材料内部有较大的发泡孔洞,中号的尺寸,既有足够的填充,又几乎没有胀感,是其中佩戴最无感的。
它的隔音效果属于中上水平,日间防护比Max只差一点点,比1250稍差。睡眠时,隔音差距聊胜于无,都绰绰有余。相比,睡眠时更讲究舒适。
上面那枚,揉捏5次,摘戴两回就已开裂。
缺点是材料容易损坏,回弹较快,加之鱼雷尾更长,较难佩戴到位,佩戴后会凸出耳朵,侧睡时会加强对耳道压迫。而且鱼雷尾凸,有品控差异,有凸多、凸少。另外较低的填充力度,会降低稳定性。
使用建议是将尾部凸起剪掉,更好佩戴,不会凸出,几乎不影响隔音效果。睡眠时可以减少枕头对耳道的压迫。唯一缺点是可能塞入过深不易取出。加之中低的稳定性,使其受到压迫时容易位移深入,导致耳道深处瘙痒。
睡眠测试:
剪尾后测试,佩戴方便,容易塞到位,但剪尾后尺寸中短,塞入太深会不易取出。隔音中上,睡眠使用绰绰有余,佩戴舒适,几乎无感。醒时一侧深处微痒(侧躺),一侧无异样。几乎无胀感。摘时轻微粘耳,轻微疼痛或几乎不痛。未有掉落。
剪尾体验:3.4(无佩戴睡眠=5)
推荐:适合做睡眠耳塞。它是其中佩戴最接近无感的。降噪性能中上水平,日常使用体验良好,睡眠使用绰绰有余。如果不适应突出的尾部,需要自己剪尾。
外形和LL完全相同,材料发泡更绵密、Q弹,舒适度差异不大,多了一丝胀感,但有更好的填充力度和稳定性。降噪性能相比LL稍差,但差距也很小。睡眠使用,同样推荐剪掉尾部凸起。
睡眠测试:
未剪尾:
安装有难度,塞不到位,会凸出过多,睡眠中容易位移,刺激耳道,醒时有异物感,内部很痒。未掉落。
塞到位后,隔音中上,几乎无感,但侧躺和枕头接触一侧会轻微压迫耳道。醒时此侧瘙痒微痛,摘时深处黏连,非常痛,原地打滚,差点升天。未压一侧只是微痒,摘时几乎不痛或微痛。未有掉落
剪尾:
更容易安装,不会压迫,柔软无感,填充后稳定舒适。几乎和LL体验相同。醒时微痒,多一丝胀感。摘时几乎不痛,未有掉落。
剪尾体验:3.5(无佩戴睡眠=5)
推荐:适合做睡眠耳塞,就是稍微弹一点的LL,隔音和舒适上的差距很小,更弹一点的材质,填充后更稳定,翻来覆去更不易位移,但会多一丝胀感。LL则更无感,但翻身时可能会有位移,醒时带来更多瘙痒。两者各有千秋,优劣属于因人而异。
它的入耳部分实际小于1100,但差别很小。加之更宽大的尾部,使耳道口有明显胀感。适合短时间的日间佩戴,如果要睡觉戴,可以把尾部修剪成子弹塞,减少胀感。
睡眠测试:
原装未剪:佩戴难度中规中矩,佩戴后倒是不会突出,侧躺也没有压迫耳道,但是锥形结构在耳道口会有一丝胀感。隔音效果不错,也不会太深入,没有明显的不适感。醒时,有痛痒和胀感。表面虽然平整,但不像其他款那么光滑,轻微磨砂的表面,虽然醒时和耳道紧密贴合,但摘除时却不痛。因尾部的结构,摘除也很方便。
体验:3(无佩戴睡眠=5)
推荐:MAX只适合大耳道用户。在尺寸上和1100几乎不相上下。但尾部结构,和磨砂表面,摘取时更方便,不会疼痛。综合体验略好于1100。柔软而厚实的结构,加之尾椎限制了佩戴深度,睡眠体验甚至略好于1250。但是这一款批发价比1100贵50%,比1250贵17%,性价比较差,只有促销时值得购买。
它是最广为人知的入门产品,体验中规中矩。拥有中等隔音效果,以及最为柔软的材质,但较快的回弹速度和大尺寸,使佩戴较为困难,大尺寸也限制了它的舒适度,难免会有胀感。
睡眠测试:较难塞到位,容易凸出,凸出容易在睡眠中掉落。如果塞到位,睡眠时隔音尚可,中等水平,不会掉落,但填充太过饱满,有胀感,醒来时,耳道内微微疼痒,较光滑的表面,摘时会轻微粘耳道,有微痛感。
睡眠体验:2.8(无佩戴睡眠=5)
推荐:对喜欢强填充感的人,是不二选择。虽然是中等水平的降噪性能,但它拥有最柔软的材质。可以在提供强填充的同时,保证尽可能的舒适。
它拥有最慢的回弹,可轻易佩戴到位,使用门槛低。理论性能和实际效果都有最好的降噪表现,但舒适度只是略好于1100,表现平平,佩戴时会有胀感,是外软内硬的奇特材料。日间防护舒适度足以,睡眠佩戴也算中规中矩。
但在佩戴几乎无感的LL/LPF面前,舒适度难免令人失望,只能感叹完美难求。
睡眠测试:可轻易佩戴,戴的过深会不易取出,浅戴会凸出。正常佩戴,降噪强无敌,但有胀感,侧躺时会轻微压迫耳道。醒时耳道深处微痒,摘除时轻微黏耳,但几乎不痛。无掉落。
睡眠体验:2.9(无佩戴睡眠=5)
推荐:这款属于万用塞,几乎满足所有降噪需求,安装零门槛,真拳头产品。降噪表现在实际对比中无与伦比,结合中规中矩的舒适度,即能胜任工厂、工地的高强度降噪需求,又能在睡眠中提供足够的舒适度。所谓一塞在手,天下我有。但如果做专门的睡眠塞,可以牺牲一些降噪性能,选择更舒适的产品。
推荐2种购买方案。
1250+LL/LPF+303s。
从最强降噪性能,到最佳睡眠舒适度,再到小耳道的特殊需求,全部兼顾,是最完善的家庭降噪方案。
1250/LPF/LL/303S,择其一。
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其一。小耳道用户当然是303s,不是很讲究就1250,比较注重睡眠舒适度,就选LL或LPF。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标签:耳塞,降噪,高性价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