囟门凹陷的原因
(一)轻度脱水
体重减轻5%,囟门出现轻微凹陷。
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皮肤和黏膜干燥,尿量减少,脉率正常或略有升高,并可能出现易激惹。
(二)中度脱水
中度脱水会导致囟门凹陷
体重减轻10%,出现更明显的囟门轻度膨隆伴局部皮肤灰暗、张力下降,黏膜干燥,眼泪和尿量减少。患儿血压正常或降低,脉率增加,也可能出现嗜睡。
(三)严重脱水
体重减轻≥15%,可能导致囟门明显凹陷,皮肤肿胀。
皮肤、黏膜干燥,明显少尿或无尿,嗜睡,且出现休克表现,如脉搏增快但无力、严重低血压和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明显的囟门凹陷,应立即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并检查有无休克迹象——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及皮肤苍白发冷。
如果出现这些迹象,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处理。
保证呼吸道通畅,并准备适合患儿大小的急救设备、吸氧。并可通过称重湿尿布来测量尿量。
病史及体格检查
从患儿的父母或照顾者那里详细询问病史,尤其注意近期有无发热、呕吐、腹泻和行为变化。监测过去24小时内患儿的液体摄入量和尿量,包括尿布内的尿量。了解患儿发病前的体重,并对比目前体重;体重减轻的情况反映患儿失水的状况。
囟门凹陷的护理
1、补充营养,纠正营养不良
对宝宝出现的营养不良,有针对性地对宝宝进行营养素的补充,家长要保证宝宝对各类营养的充分吸收,杜绝和纠正宝宝偏食的习惯,合理吃零食等。
最好是就医检查宝宝到底缺乏哪一类营养素,比如严重缺铁,就可以买些补铁的保健品或者多做补铁的菜式给宝宝。
2、治疗原发疾病
如果因某些疾病所致,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其次,要在医生指导下,配合适当的营养剂及药物治疗,中医的按摩、推拿治疗都有很好的效果。
3、合理安排起居
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起居,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饮食习惯、排便习惯及清洁卫生习惯,宝宝才会茁壮成长。
合理安排婴幼儿的生活起居,注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囟门凹陷的预防
1、不要给宝宝使用材质太硬的枕头,如绿豆枕、砂枕,否则很容易引起宝宝头部及囟门变形。此外,想要宝宝的头型完美,就要经常为他翻翻身,改变一下睡姿。
宝宝喜欢光线,如果他习惯侧向某一边睡,可以在另一侧用光吸引他。
2、保护好宝宝的头部,注意家中家具,避免尖锐硬角弄伤宝宝的头部。如果宝宝不慎擦破了头皮,应立即用酒精棉球消毒以防止感染。
3、在夏季外出,要给宝宝戴好遮阳帽,防止热透过囟门引起中暑;在冬天外出应戴较厚的帽子,在保护囟门的同时又减少了热量的散失。
婴儿的囟门能不能洗
一般来说,给婴儿洗头时,囟门处是可以洗。
清洗时手指应平置在囟门处轻轻地揉洗,不应强力按压或强力搔抓,更不能以硬物在囟门处刮划。洗头水不能过热,要用温水。
洗头时,因婴儿的皮肤娇嫩,宜用刺激性小的中性肥皂,以免刺激头皮诱发湿疹或加重湿疹。
给婴儿洗头时,囟门处是可以洗
囟门是胎儿出生时头颅骨发育尚未完成而遗留的间隙。后囟一般在出生后三个月内闭合,前囟大约在出生后1-1.5岁时闭合。
由于囟门处没有坚硬的颅骨覆盖,应注意保护,以防大脑遭受损伤。
有的婴儿前囟头皮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是婴儿脂溢性皮炎,可用消毒棉花沾点石蜡油或炼过晾凉的植物油涂在鳞屑上,待其软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轻轻拭去,千万不能强行揭下。
婴儿脂溢性皮炎可以自愈,只要不感染可不必涂什么药。如果囟门处“乳痂”不易洗掉,可以先用麻油或精制油蒸熟后润湿浸透2-3小时,待这些污垢变软后再用无菌棉球按照头发的生长方向擦掉,洗净后扑以婴儿粉。
囟门指婴儿出生时头顶有两块没有骨质的“天窗”,医学上称为“囟门”。
后囟门一般在出生后3个月闭合,前囟门要到1岁半才闭合。
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
囟门的表面是头皮,其下面是脑膜,其次是大脑和脑脊液。将手指轻放入在囟门上,可以摸到跳动。那是脑脊椎压力随着心脏搏动、血压变化而变化,与脉搏一致。正常婴儿坐位时,囟门略微凹陷。
极少数婴儿因为胚胎时母体感染或因其他疾病大脑发育不良,头颅较小。出生时头围小,出生后5-6个月囟门即提前闭合,造成小头畸形;头小而尖,前额狭窄,鼻梁塌陷,下颌小而后缩,同时伴有智力落后。
甲状腺机能低下所致的呆小症患儿,囟门也会迟迟不闭;同时有眉毛少而淡,鼻梁塌陷,两眼距离宽,智力迟钝等,可用甲状腺素治疗。
婴儿时期生长特别迅速,骨骼发育需要维生维D和钙。如不及时补充,容易患佝偻病。
囟门在出生后18个月仍迟迟不闭合,出现“方颅”畸形,颅骨摸起来像乒乓球壳(颅骨软化症)。
此外,还可形成骨串珠样改变、鸡胸、“O”形或“X”形腿等畸形。
少数婴儿长到5-6个月时,囟门只留下指类大小,似乎快要关闭,但实际上并未骨化,这不属提前闭合,只要头围不少于出生时33-34厘米,1周岁时不少于46厘米,2岁时不小于47厘米-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担心。
标签:囟门,凹陷,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