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是中药的一种炮制手法,不少药材都是通过炒的手段成为可以治病的中药,就比如我们现在要说的炒川楝子,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灰褐色,小枝灰黄色,2圆锥状聚伞花序,腋生,密生短毛及星状毛,总花梗长达10厘米,花淡紫色,核果长圆形或近圆形,黄色或栗棕色,种子扁平长椭圆形,黑色,长约1厘米,花糊3到4月,果期9到11月,所以炒川楝子的作用及功效是什么呢?
炒川楝子有除湿热,清肝火,止痛,杀虫。
治热厥心痛,胁痛,疝痛,虫积腹痛的作用。
1、《本经》:“主温疾、伤寒太热烦狂,杀三虫疥窃,利小便水道。”2、《药性论》:“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3、《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心暴痛。”4、《纲目》:“治诸疝、虫、痔。”5、《医林纂要》:“泻心火,坚肾水,清肺金,清肝火。
核:怡疝,去痼冷。”
6、《本革求原》:“治淋病茎痛引胁,遗精,积聚,诸逆冲上,溲下血,头痛,牙宣出血,杀虫。”
炒川楝子有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的功效。
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也可与苏梗、川朴、木香同用。
性味,苦,寒,有毒。
1、《本经》:“苦,寒。”2、《别录》:“有小毒。”3、《珍珠囊》:“酸,苦。”
4、《医林纂要》:“核:苦辛,寒。”归经,入肝、胃、小肠经。
1、《珍珠囊》:“入心。”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小肠二经。”3、《本草经疏》:“入足阳明、手足太阴经。”4、《得配本草》:“入足厥阴经。”
标签:川楝子,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