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各自是指什么啊?

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各自是指什么啊?

2023-04-02 19:14:53 编辑:join 浏览量:561

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六科。各科的考试方法、内容均不相同,其录取标准也各异。余辩槐

1、秀才科,考有关治国方略的策文五道,以文理粗通达到上上、上中、上下、中上这四等为及第。

2、明经科,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

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各自是指什么啊?

3、进士科,试三场,先杂文,次帖经,次再口试。所谓“杂文”,就是指考生当场按考题内容写作诗、赋各一篇

4、俊士:就是将书本上的某行贴上几字,要求应试者将贴住的字填写出来,类似现在的填空题。

5、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

6、明算科,主要考试关于数学的知识。

7、明书科,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在中国,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唐朝。

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

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竖友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灶盯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科举考试

标签:明经,俊士,明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3194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