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在小说《檀香刑》中,多次提到一个地方戏曲——猫腔。并在小说的后记中写道:“我在这部小说里写的其实是声音”,莫言所说的声音就是指戏曲猫腔的声音。莫言小说《檀香刑》中所写的猫腔也是真实存在的。莫言自幼在山东农村长大,在老家高密文化滋养下,受到了诸如高密剪纸、扑灰年画、猫腔、神鬼传奇故事等的影响。
其中,高密猫腔不仅陪伴莫言成长,还是缓解他枯燥文化生活的娱乐方式,对其后来文学观的形成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地区猫腔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小戏。这个小戏唱腔悲凉,曲调婉转,其内容体裁大都源于乡村日常生活,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语言风漏瞎格更是充满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
据说,此戏的发明人,是清乾隆年间一位叫常茂的手艺人。一次,他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在葬礼上,常茂想起平日里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不由地触景生情,悲从中来,用一种催人泪下的语调和文字哭诉自己的悲伤心境,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在这之后,常茂这种悲情的说唱方式便流传开了。常茂无儿无女,他整日走街穿巷,帮人修锅补盆,陪伴着他的只有自己喂养的一只猫。
所以,人们把这个常茂凯宽发明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的地方戏称作为“猫腔”或者“茂腔”。
莫言由于童年生活枯盯搜亮燥单调,再加上乡村文化匮乏,看戏便成为他主要的娱乐方式。猫腔这种来自民间艺术家创作的舞台艺术,给他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他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提供了全新的素材。
《檀香刑》将整部小说融合在戏曲当中,可以看出莫言对猫腔不仅怀着一腔热爱,更希望能将这一地域文化弘扬开来,使猫腔这一艺术形式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
标签:中所写,莫言,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