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清朝科举制度

清朝科举制度

2023-08-01 01:50:47 编辑:join 浏览量:586

清朝科举制度

乡试在京城以及各省的省城举行,通常三年一试,一般是在子、卯、午、酉年举行。又考期通常在农历八月时举行,因此乡试又名"秋闱"。其考官由皇帝任命在京的翰林和进士出身的各部院官担任。通过了乡试的考生称为"举人",考取第一名的考生又称为"解元"。

明清的科举制度一般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其实在乡试之前还得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取得生员资格,世称秀才,有了这个资格才能参加乡试。

乡试是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三级考试中的第一级考试,一般地说,每三年举行一次,逢子、卯、午、酉之年的8月在各省的省城及北京、南京等地同时举行,在明清时期,乡试中式者为举人,取得次年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

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录取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为宋...

每个开考的地方,都有专门用来考试的场所,称为“考棚”。

就是一排排隔成极小间的格子,仅容一人端坐。考生入内后,答完所有题(其实是写文章)才能出来,进去时要带中午饭,因为只有方便时才能出格子。

通过乡试就是举人,比现在的公务员还牛。当然问题也在于此。

bendi

标签:科举制度,清朝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9363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