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是目前我市唯一的一所心血管疾病防治专科医院。
医院位于罗湖区东门北路的现址占地面积小,业务用房少,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为此,我市规划迁址新建该院,项目将建成国内一流的心血管医教研、康复中心,为我市乃至全省、华南地区提供高水平的心血管疾病防治和康复服务。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建地址位于南山区朗山路与科苑北路交叉口的东北侧地段,项目占地面积2.2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8万余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5.6万平方米,地下面积3.2万平方米),建设规模500张病床。
总投资4.38亿元。
目前已签署用地合同,设计方案已报批,正在进行初步设计。
医院新址交通便利
医院新址位于交通便利的市区,用地的北、南、东三个方向以城市道路为界,西侧为待规划用地。
其中,南侧为联系城市一级道路的朗山路,为进入场地的主要道路;北侧和东侧为松坪山片区路网;用地北侧为松坪山公园。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址筹建办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迁址新建医院设计日门、急诊量1500人次。
设计方案中,医院新址前广场设在用地南侧,面向朗山路。
建筑布局围绕开敞的公共大厅展开,将门急诊、医技、住院联系在一起,三者呈“品”字型布局,疏导了主要就医人流。
急诊部在西侧医技部的底部,有独立的出入口,方便全天24小时独立运营管理。
停车场分布在地下,共设700余个汽车泊位,地面考虑少量救护车泊位。
新住院大楼功能齐全
新址住院楼位于用地北侧,避开了南面交通主路的噪声干扰,同时紧邻北侧的松坪山公园,有开阔的景观视野与安静休闲的环境。
住院楼设计成高层,地上部分20层,地下3层,以富有特色的外观展现医院特有的城市形象。
地下二层、三层设车库以及设备用房、后勤设施等。
地下一层设营养厨房、职工餐厅、药库、供应中心及后勤设施、车库等。
一层设急诊急救、住院处、中心药房、门诊大厅、门诊药房、综合治疗、多功能厅、图书馆。
二层设放射科、核医学、功能检查、腔镜室、心内及心外门诊、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科教科等。三层设病理、血库、检验科、超声、预留门诊、总值班、门诊办公等。
四层设手术部、重症监护室(ICU)、特诊中心、预防保健等。
五层设手术设备层、介入诊断(DSA)、中山纪念堂、信息中心等。
住院楼五六层之间设架空层,布置休闲活动区域。六层设会议中心。住院部6~17层为护理单元,18层为VIP病区。
每层设两个门诊单元,每层设挂号收费,便于维持良好的就医环境。
病床以护士站为中心,呈放射状布局,方便医护人员观察病人。
急诊部分诊台根据病情将患者引导至相关的区域。
急救区靠近入口,设置创伤抢救室,以便处理重症患者。
医技检查区居中设置,方便各区域患者使用。
从急诊部通过垂直交通,便捷地通向影像中心、DSA、手术部等。
园林设计景观优美
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址筹建办负责人说,医院新址整体形象将以现代、简洁、庄重为主调。
在广场设计、园林设计上体现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风格的建筑形象中稍加传统的修饰。
院前广场通过孙中山先生的雕像、富于变化的铺装,以及绿化布置,为进入医院的人群展现出医院的文化底蕴。
院区西侧的花园采用中国园林式布局,水景、灌木、乔木、亭榭相映成趣,为医患提供了休闲的室外空间。
花园与城市道路之间用高大乔木及低矮茂密的灌木进行遮挡,降低了交通带来的噪声干扰。
为了方便市民就医,医院新址设计考虑了体弱病人、残疾人的生活、行动特点,将设置无障碍出入口、专用停车位及专用厕位、电梯(包括特殊语言提示电梯)。
各主要出入口采用自动感应门,地面采用防滑材料,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建筑兼顾环保节能
医院新址建设将充分体现环保节能的理念。
住院大楼入口大厅的玻璃顶采用了遮阳百叶的方式,既达到通透、轻盈的效果,又能减少热能的吸收和眩光的产生。
通过加大室内通风采光力度,使建筑低能耗运行。
屋面的绿化种植不仅为患者和医护提供休息场所,还有效地阻隔了热量向室内传递。
利用深圳温暖的气候特点,采用太阳能等方式提供生活、空调热水,节约能源。
利用楼宇自动化系统,保证建筑整体运行的高效、低耗。
环境保护是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新址设计的重要环节。
在噪声防制方面,设计方案通过采用密闭性好的外窗及单元板块呼吸幕墙,避免城市噪声对室内环境的污染。
对一般污物与医疗病理垃圾,在产生地分装收集。一般污物集中收集后送至城市垃圾场;医疗病理垃圾经药水浸泡处理后由专用车辆送指定场所处理。
(实习编辑:黎庆红)
标签:孙逸仙,迁址,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