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身边医学常识

身边医学常识

2023-07-28 18:08:33 编辑:join 浏览量:565

身边医学常识

运动员受伤的时候向伤口

月食、日食、测楼高或旗杆高、小孔成像、木工刨木料用眼睛对齐、影子、电影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光的直线传播)

只写到这些了,你细心点咯,楼主!

音乐会让孩子更聪明吗?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治理发育有好处,近年来的科学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

科学家已经发现,音乐教育对4岁到15岁孩子的大脑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的香港大学和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都进行过类似的研究。

香港大学跟踪研究了九十个年龄在六岁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其中一半是学校乐团的成员,另一半则很少接受音乐训练;多伦多大学则让144个六岁的儿童随机选择一年的兴趣课程,其中包括钢琴课以及其他非音乐课程。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音乐教育的儿童在数学能力和智商方面都高于其他儿童。

最近加拿大的麦克马司特大学又进行了一项研究,科学家让一批四岁到六岁的儿童接受了一年的音乐教育,同时监控这些儿童的大脑活动情况。

科学家发现,与没有学习音乐的儿童相比,这批儿童的大脑发育明显不同,例如这批儿童大脑内与注意力相关的部分变得非常活跃。

研究还表明,那些学音乐半途而废的人实际上也从中获得了好处,只要在儿童时代学点音乐,你就会受益终生。

为什么石英手表走时准确?

现在,大部分复杂的机械手表都被石英手表取代,这是因为一只普通的石英电子表每日误差小于0.5秒,比大部分机械表精确得多。

(图4) 石英表也可叫做“晶体振动式电子表”,当电流通过石英晶体时,晶体就会变形“发振”,石英表就是利用周期性持续“发振”的晶体,为我们带来准确的时间。

从1927年开始,石英被应用于大型实验用计时器,但直到上世纪后半段,石英手表才被引入商业领域。

当时钟表匠们已经了解了石英的特性,他们的最大挑战是制造出足够小而且振荡频率合适的石英晶体,因为高频晶体太耗电。

最终研究人员选择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振荡频率为***赫兹的石英晶体。

而机械手表由于受地球引力作用,水平位置和竖直位置的偏移会产生位差,加之受外界温度、磁场、震动等影响,因此机械手表很难达到石英手表的精度。

思考消耗体力吗?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苦于思索某个难题的时候,即使没进行什么体力活动,也会感到疲劳。

那么,坐着不动苦思冥想会消耗体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 其实,人的大脑是一台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机器。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他的大脑内的数百万个神经元就会相互传递信息,并把大脑的各种指令不停地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这些神经元工作的时候当然需要“燃料”。

据测算,它们每天消耗掉肝脏储存的血糖的75%,而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

神经元消耗能量有它独特的方式,首先大脑毛细血管壁附近的星形胶质细胞从血液中吸收能量丰富的葡萄糖,并将这些葡萄糖转换成神经元可以吸收的形式。

神经元利用这些能量生产神经传递素,并最终形成“思想”。

大脑思考得越多,其神经元需要的葡萄糖就越多。

除此之外,大脑为了生存,每分钟需要0.1卡路里的热量。

当你集中精力进行填字游戏的时候,你的大脑每分钟消耗的能量则是1.5卡路里。

相比之下,人在行走的时候每分钟大约消耗4卡路里热量,而像跆拳道那样的激烈运动则每分钟消耗10卡路里。

看来胖人们又多了一个减肥方法——做数学题。

为什么晒太阳有益健康?

维生素D3是人和很多动物生长、繁育、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脂溶性维生素。

如果人缺乏维生素D3,将会患上软骨病或者佝偻病。

人类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片来补充维生素D3,但走出户外晒太阳则是人类最古老、最经济、最舒服的补充维生素D3的方式。

这一现象的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人体皮肤中的一种化合物在接触阳光中的紫外线之后,会形成维生素D的前体(维生素原),维生素原中的两个碳原子会自动重新排列,形成维生素D3。

这一化学过程发生的速度非常快,因此你只要在阳光下晒几分钟,身体吸收的光线就足以制造一个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D3。

自己可以在家里用水造雪吗?

既然雪是由水转化而来的,那么在不下雪的冬天,我们可以自己用水制造雪吗?答案是不可以。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尘埃。

自然界的雪形成于大气上层,当空气中微小的水滴遇到冰晶或尘埃等成核微粒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雪。

但你在家里造雪的时候,你并没有产生雪所必须的冰晶或尘埃微粒。

康涅狄格州一家人工造雪机公司的老板马修·皮特曼表示,“在寒冷的天气用家庭水管向院子里洒水,这些水只会在落地之后才变成冰。”

专业的造雪机在洒水的时候同时洒出大量成核微粒,而且它的洒水量非常大,这样才能造出大量的雪。

为什么吃饭之后很多人会犯困?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吃完一顿大餐之后立即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大脑内分泌的一种激素——食欲激素。

当一个人吃完饭之后,他摄取的大量葡萄糖会减少这种蛋白质类激素的分泌,从而让人感到困倦。

人体内的食欲激素是由大脑视丘下部的神经元细胞分泌出来的,因为它能影响机体的摄食行为,并参与血糖代谢,因此被称为食欲激素。

后来科学家还发现,这种激素还有疼痛感知、调节心血管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此外它还参与人体睡眠-觉醒周期的调节。

去年六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丹尼斯·博达科夫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

熬夜加班挑灯夜战、聚餐桌上无辣不欢、烟不离手酒不离口……

生活中,不管身边的人如何好言相劝,你还坚持着自己错误的生活习惯吗?不妨来听听来自体内器官的“呼唤”吧。

一、腿脚要求减负担。我们是大老粗,由骨骼、肌肉、关节形成的“铁三角”,几乎承载着身体的整个重量,仅膝盖就承受9倍于体重的压力。

我们还是交通枢纽,布满了你身上50%的神经、50%的血管,流淌着50%的血液。

我们看上去不像其他兄弟那样娇贵,其实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地方是关节。

负担过重、行动姿势不当、寒气侵入等都会让我们受伤。

请求:保养我们是一辈子的事,从20多岁开始,就得注意护腿。

特别是开车一族,以车代步惯了,腿部力量通常比常人差,更要勤锻炼。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娄思权表示,少爬高楼、少爬山、减肥等都能减少关节的损伤。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德泉教授指出,千万别让腿部受凉,常用热水泡泡脚,穿宽松的裤子和鞋,选择2—3厘米鞋跟的鞋。临睡前拿个小枕头垫垫腿,也能促进血液畅通。

还要多晒太阳,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二、肠道要求管好嘴巴。

干我们这行不是个好差使,整天臭烘烘的。

我们的构造是一根管子,虽然有相当大的弹性,但容量有限,需要按时把里面的东西排出去。

尤其是大肠,里面的垃圾含有很多毒素。

所以,我们不喜欢一天到晚被装得鼓鼓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肌肉开始松弛,肠壁的弹性也开始减退,往往容易造成便秘。

我们也会像大脑一样闹情绪,时刻传递喜怒哀乐。

比如吃了不习惯的陌生食物,我们会通过疼痛、胀气、腹泻等表达“不满”。

请求:请一定严格管好嘴巴的欲望,不要吃得太油和太甜,容易造成体内脂肪积累过多。

台湾著名肠道健康专家蔡英杰教授建议,起床后喝两杯水很重要,不但补充夜晚流失的水分,而且刺激肠道,让便意顺利出现。避免喝过多含糖饮料,容易加速肠道老化。

每天至少吃30克纤维食物,如燕麦片、黑面包、芹菜、韭菜、香蕉、猕猴桃等。

少吃消炎药、解热镇痛药,容易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平衡,引起腹泻。

三、肾要求节制性欲。我们肾是孪生的一对,分布在脊椎骨的两边,主要功能是排尿和产生各种激素,而用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性功能。

所以,当人们的性生活频繁或劳动强度大时,我们就会感到很虚弱,也就是中医上说的“肾虚”。

此外,我们也会得炎症和结石病。

请求:请生殖器兄弟行个好,不要为了自己一人的痛快,进行频繁的性生活。

北京中医药大学张其成教授建议,如果房事后第二天出现疲劳,不愿起床、头晕等感觉,就应减少次数。

平常可以多吃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米、黑豆、黑木耳等,而核桃、板栗、枸杞、骨髓、猪腰也不错。 四、胃要求节制食欲。

我就像个大熔炉,食物运到这里,首先给它加上各种消化酶和酸,然后就不断地搅拌,直到它们变成可吸收的半流质物体进入十二指肠。

由于四周都有其他兄弟姐妹占着空间,我的容量有限。

要是一顿饭吃得特别多,就会胀得难受。

在这里,尤其想替当官的胃呼吁一下,由于经常应邀赴宴,它们不但吃得多,还都是高蛋白和高胆固醇的菜,容易消化不良,增加体内的胆固醇。

请求:暴饮暴食和不吃早餐是我们最大的克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建议,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要过饥过饱,或吃得过于油腻,每餐饭保持在七八分饱最好;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烈酒、浓茶、咖啡及辛辣食品等;蔬菜水果不可少,多吃白肉代替红肉;中老年人多喝些酸奶。

五、脾和胰腺要求控制情绪。与其他器官相比,我们的名气要低得多。

其实胰腺是人体的第二大消化腺,形状看起来像牛舌,主要功能是生产消化酶和胰岛素。

许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和糖尿病间的关系。

如果胰腺功能失常,血液中的糖分就会升高。脾的主要功能则是进行血液过滤。

人们总把我和发火联系在一起。事实的确如此,发脾气既会伤别人感情,又可能伤到我们。

请求:每一种情绪都可能影响我们,尤其是思虑过多。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称,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不要在心里结疙瘩,身边人多多开导;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多运动,保证睡眠;在饮食上,不妨多吃竹笋、银耳、桂圆、蜂蜜等静心、安神食物。

六、肝脏要求少赴宴。我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就像一个庞大的化工厂,主要功能是储藏、代谢和解毒。

我最亲近的胆老弟的胆汁其实是我生产的。

当人们高强度劳动后,我要赶紧进行各种代谢,以补充体内已经消耗的能源。

由于很辛苦,我生病的机会也多。对我威胁最大的是肝炎、肝硬化和肝癌。

一些频繁出现在社交场合的肝嘱咐我特别提醒一下,由于主人经常过量饮酒,它们得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得多。

请求:小米、海带、青苹果、牛奶等食物是我们的加油站。

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沈雁英教授提醒,肝脏最怕烟和酒。

尼古丁会对肝造成伤害,而酒精更是肝脏的“毒药”。

我们肝脏最需要的还有好睡眠:晚上11点开始进行新陈代谢,这时你进入梦乡能让我们自我修复。

另外,主人们最好学会抑制。

喝牛奶前应该先吃面包

牛奶是天然食物中营养最全面、比例最合适,且最容易被人消化吸收的一种饮品。但是喝牛奶却大有讲究,

方法不妥,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专家认为,喝牛奶最好

不加 糖。否则,不但不易被消化吸收,还会滞留在消化道中,影响肠胃功能。

牛奶可加热,但不要煮沸。因为

煮沸后,有的维生素会被破坏,而且牛奶中的钙会形成磷酸 钙沉淀,不易被人体吸收,早餐不要只喝牛奶。

空腹喝牛奶会加速胃肠蠕动,造成吸收不良。

正确的方法是:早餐先吃面包、糕点等,再喝牛奶,这样会使营养更加 平衡。同时,喝牛奶不要同时吃巧克力。因为巧克力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结合成草酸钙,使钙无法被人体充分吸收。

牛奶加热后为什么会有层皮

那层浮在牛奶表面的皮是凝固了的蛋白质.牛奶中含有牛生长发育的所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蛋白质一旦受热就会凝固.煮熟的鸡蛋之所以会凝固,就是因为鸡蛋里的蛋白质凝固了.牛奶中的蛋白质也会因加热而凝固.蛋白质,特别是牛奶的蛋白质,即便不加热,一变质就会凝固.蛋白质变质时会产生酸,酸能使牛奶凝固.用乳酸菌凝固的酸奶酪虽然能吃,但自然变质而凝固的牛奶还是不吃为好,因为不知道里面会含有什么样的能使人致病的细菌。

呼吸停止(人工呼吸) 首先,让伤病员仰卧,将其头后仰,确保呼吸道畅通。

若其口内有血块、呕吐物、假牙等异物时,应尽快取出。

随后作人工呼吸:抢救者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捏住患者的鼻子,口对口像吹气球样为其送气,注意不要漏气。

每隔5秒吹一次气,反复进行。遇到嘴张不开或口腔有严重外伤者时,可从其鼻孔送气作人工呼吸。

心跳停止(胸外按压) 先让患者躺在硬板床或平整的地上,解开其上衣,抢救者将一只手的掌根置于其胸骨下三分之一的位置,另一只手重叠压在手背上。

抢救者两臂保持垂直,以上身的重量连续向下按压,频率为每分钟70次左右。

按压时,用力要适中,以每次按压使胸骨下陷3~5厘米为度。

注意,手掌始终不要脱离按压部位。

心跳呼吸全无(心肺复苏) 呼吸和心跳停止后,大脑很快会出现缺氧,4分钟内将有一半的脑细胞受损。超过5体分钟再施行心肺复苏,只有1/4的人可能救活。

实施心肺复苏时,首先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患者前胸左乳头内侧的心脏部位2~3次,拳头抬起时,离胸部20~30厘米,以掌握叩击的力量。若脉搏仍未恢复搏动,应立即连续做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接着再做胸外心脏按压。

一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15次心脏按压,再做次人工呼吸。

两人合作进行心肺复苏时,先连做4次人工呼吸,随后,一人连续做5次心脏按压后停下,另一人做一次人工呼吸。

煤气中毒 当发现有煤气泄漏时,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关闭煤气,开窗透气。

抢救者在进入溢满煤气的房间前,应先吸足一口气,然后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口鼻,以防自己中毒。

在煤气没有散尽前,不要开灯、按电铃、打电话或使用打火机、火柴等,以免引发爆炸。

然后,将中毒者移到通风的地方,松开中毒者的衣领、裤带。

观察其意识、心跳和呼吸情况。

如已没有心跳和呼吸,立刻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如还有心跳、呼吸,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院进行高压氧治疗,以免留下后遗症。

溺水 救护溺水者时,必须用救生圈、球或木板等,除专职救生员外,即使会游泳的人,也不要徒手接近溺水者。

溺水者获救后,应立即检查其呼吸、心跳。

如呼吸停止,应马上做人工呼吸,先口对口连续吹入4口气,在5秒钟内观察其有无恢复自主呼吸,如无反应,应接着做人工呼吸,直至其恢复自主呼吸。如溺水者呼吸、心跳全无,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如溺水者喝入大量的水,可在其意识清醒时,用膝盖抵住其背部,一手托住上腹部,另一手扒开其口让其吐水,或救护者单腿跪地,让溺水者脸朝下伏于膝盖上吐水。

气道异物(手捏喉咙,面容窘迫、恐惧等是气道异物的典型症状) 自救: ①用力咳嗽法。

先吸一口气,然后用足力气咳嗽,有时就可把异物从气道内咳出。

②腹部手拳冲击法。

将右手拇指关节突出点顶住上腹部,相当于剑突与脐之间腹中线部位,左手紧握右手,然后用力向内作4~6次连续快速冲击。

互救: 抢救者站在患者侧后位,一手放置于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部对准患者肩胛区脊柱上,用力给予连续4~6次急促拍击。

婴幼儿急救: 让患儿骑跨并俯卧于急救者前臂上,头要低于躯干,并将其胳膊放在自己大腿上,用另一手掌根部用力叩击患儿的肩胛区4~6次。

颈椎损伤 如果怀疑伤员颈椎有损伤,应平抬伤员至担架上,专人牵引、固定其头部,并上颈托。

一时无颈托时,应在伤员的颈部两侧各放一只沙袋或衣物,以防头部扭转或屈曲导致颈椎损伤加重。

脊柱骨折 应由3~4人在同一侧同时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把伤员平托起来,平卧在木板上,并用绷带加以固定。

伤者最好取俯卧位,并在胸腹部放一软枕。

严禁采用“搬头搬脚”的抬抱方式移动或搬运伤者,也禁用普通的软担架搬运。

头部撞伤 若伤员伤势较重,已昏迷,抢救者应立即清除其口腔内的呕吐物和血块,将其头转向一侧,牵拉出舌头,以防窒息。

血液沿鼻腔和耳道流出时,切勿用棉球、纱布或其他物品堵塞。

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候,人不慎摔倒,枕部着地,表面看来局部无任何皮损,但颅底却已发生骨折。

伤者发生颅底骨折后,很快会因颅内出血而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昏迷等严重症状。

因此,当头部被击,伴恶心、呕吐、耳鼻腔出血时,应立即就医。

触电 当发现有人触电时,尽快找到电闸,切断电源是当务之急。

如果暂时找不到电源,可就近找一样绝缘的东西,如木棍或塑料管子,挑开触电者与电源的接触,然后检查触电者的反应。

如果发现其已经没有了心跳和呼吸,应立即就地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同时让别人拨打急救电话。

此外,当意外发生时,如果身边没有医用急救物品,就会错失急救的良机。

其实,只要开动脑筋,完全可以因地制宜。

这里教你几招,到时不妨一试。 1、长筒袜:可在应急处理时作绷带用。

2、领带:在骨折时,可固定夹板或当止血带用。

3、干净浴巾:可作三角巾或厚敷料用。

4、手帕、手巾:用电熨斗充分熨烫或在湿的情况下用微波炉高火消毒,可作消毒敷料用。

5、杂志、尺、厚包装纸、伞、手杖:在骨折时可作夹板用。

6、保鲜膜:除去表面几圈后,可直接覆盖在破溃的创面上,起暂时的保护作用,保鲜袋也可起类似作用。 。

看了一位博友《迟到的爱》这篇文章,心里老是感到沉甸甸的。

关于心脏病的防治,现在己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

根据作者的描述,她母亲患心肌梗塞的症状已非常典型。

我在反复考虑:假如医院医生能够及时确诊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假如病人自己能够采取一点儿心脏自救措施;假如病人身边的所有人中有一个懂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常识的话;……也许病人就有被挽回生命的可能。

因此,本文有关心脏病的防治及临时处置方面的情况,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尽可能多的奉献给大家。

并恳切希望你不管有多忙,不管你认为与你有没有关系,建议你都要认真地看一遍。

一,人们由于对心脏病缺乏知识造成终身遗憾的例子比比皆是。

长期以来,往往由于大家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得了病,误了诊,造成抱憾终身的大有人在。

去年,我们大院一位50来岁的军队干部,有一天,早上6点半起床去遛狗。

跑了约半小时后回到家中,感到胸背部不适,自己便打了120急救中心电话。

半小时后救护人员赶到,马上抢救仍然无效,于上午8点急性心梗死亡。

前几年,我遇到一位中年男子,开始总感气短,便去看医生。

医生讲:“你太娇气了,肺活量不足,主要缺乏锻炼。”

他便遵照医嘱,加大体能锻炼强度。

结果越锻炼越感觉问题严重。

到最后走路都非常困难了,无耐到301总医院去检查。

啊!心脏动脉血管好几处都堵死了。

心脏搭了四根桥总算万幸保住了性命。

今年上半年,有一位朋友上年突感胸、背、左肩、左臂疼痛难忍,便就近送到和平里一个医院就诊,医生马上打了止痛针,中午止痛药劲过后仍感受不了,又打了一针杜冷丁止痛,时至下午4点多病人心脏停止了跳动。

医生才知道是所有症状是心梗所致,马上采取电击起博和按压起博,使病人心脏重新跳动。

马上转院至北京军区总医院,紧急抢救通道启动,随即做了心脏支架植入手术后,康复出院。

另有一个40岁中年干部,晚饭后去踢足球,在奔跑过程中突犯心梗倒地,马上送医院做了介入手术,很快痊愈。

说的这些大都是幸运的,但也不少来不及救治身亡的。

前些年,北京申奥成功那天晚上,我的一位老上级在宾馆吃过晚饭看申奥直播节目。

突感不适,唤其老伴赶紧打电话。

没来得及抢救,仅十来分钟便不治身亡。

事后有人说:“假如身边备有速效救心丸也许能维持住,能坚持到医院救治。”

知名人士患心脏病死亡的例子也是不胜枚举。

近几年,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都有:毛泽东的扮演者古月,相声大师马季、侯跃文,小品喜剧演员高秀敏等,也是患心脏病不治身亡的。

以上一些例子,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是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活生生的事实。

二,心脏病的种类。

我不是专家,免不了会说些外行话,请见谅。

一般来说,心脏疾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功能性疾病;二是器质性疾病。

一,心脏功能性疾病。

标签:常识,医学,身边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8652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