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023-07-28 11:17:00 编辑:join 浏览量:628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篇一: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怎样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当代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这样说过:“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就是帮助人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可见养成良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有多么的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为使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必须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免得任何杂音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分散他的注意力。

2、做好学习的充分准备。

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首先,复习是为了防止遗忘,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其次,通过复习可以加深理解,做到“温故而知新”。

另外通过系统复习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指导孩子复习,就要把握住这三个方面,引导孩于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复习习惯。

3、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再阅读。”学习需要一个广泛的基础,孩子读的书越多,他的知识面就越广,思维就越清晰,智慧就越活跃,学习新知识就会变得越容易。

孩子有了一定阅读能力,就得让孩子广泛阅读课外书了。孩子不读科普读物、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各种书籍,不读各种儿童读物和报刊,就谈不上对知识的兴趣。如果孩子除了教科书什么书也没读过,那么他的学习会越来越槽,最后变成个落后生。

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长期努力,坚持不懈。

让我们共同努力,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吧!

篇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张宝山

大 杨 乡 第 二 小 学

联系电话:***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摘 要】: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习惯。“教”和“育”应该在人性中达到完美的结合,所有的“教”都应该是服务于“育”的,都应该最终落脚于“人”的成长。

具体到学校教学中,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所有的“教”都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

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班级文化 学习方法 人格魅力 家校交流

【正 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

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

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欲望。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

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文化

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把握班级文化中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

本着以上认识,我从新生入学起,就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深深感受到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学第一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同学们明白、理解特色班级文化的内涵。

我班的班风是“严律守纪,积极向上”;让同学们明白好的纪律是取得成功的保证。

班训是“健康,活力,团结,拼搏”;让同学们产生一种团结友爱的健康情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

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

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

所以我对学生的寄语是“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

另外,我还在光荣榜板块中设置“学习标兵”,及时鼓励、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将他们获得的奖状张贴在光荣榜中,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进取的欲望。

就这样,同学们的学习意识都大有改观,都能积极地迎接挑战,积极地投入学习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会知识的重要途径。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古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做到百读不厌,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

方法。学生每多读一遍,总会多一点收获。比如当学生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第一遍读要让他们读通顺课文,读准字的读音;第二遍读要让他们理解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第三遍读要让他们产生自己的点点感受并愿意思考一些问题?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让学生在多读的同时,必须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常对孩子们说,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要有方法,背课文时首先要读懂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之后,分段背诵、各个突破。千万不要在没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就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死记硬背,这样只是暂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

另外,我要求同学们认真做好预习,记好笔记过后认真整理,.课后要及时复习,遇到问题要争取独立解决,建立纠错本及时改错,训练习题要养成条理清晰的习惯。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会爱学习,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自主学习形成习惯。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它不是强求而是影响,不是制度而是感化,不是规范而是自律。

它来源于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水平,幽默的语言艺术,宽厚博大的胸襟,真诚的爱和信任。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

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

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从而让学生听从你的教导,养成良好习惯。

我一直坚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读物,放在班级的“读书角”,供大家随时阅读,每星期更换一次,坚持不懈。

学生们在积极的课外阅读中既巩固了课内阅读方法,更强化了自主阅读的习惯。

阅读习惯养成后,班级里打闹的现象少了,发呆、闲聊的人也少了,同学们一有空就读书看报,文化水平渐渐提高,人也越变越文明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

结合学校涌起跳绳的热潮,我常和孩子们一起跳绳,并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成立一支跳绳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和兄弟班级举行友谊赛,这样一来,孩子们训练热情顿时高涨。

我又因势利导:我们应以学习为重,孩子们表现的出奇的好,不光作业能按时交了,而且同学们都能做到主动提前预习,我感慨于同学们的变化,同时也欣慰于孩子们的成功。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为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作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主动与家长联系,定期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与家长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指导,督促学生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我坚持每次考试后都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一般我选择两类型家长,一类型是有进步的学生,这主要是班级中等生或者后进生,我会放大孩子的优点,在家长面前使劲夸孩子,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篇三:浅谈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何庄中学杜丰刚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阶段中最复杂的阶段。伴随着青春期的萌动,学生变得敏感、多疑、叛逆,对自我的肯定与否定,自信与自卑的相互交织,自以为成熟的人生观,不可捉摸的未来,所有这些因素组成了一个复杂敏感的群体。

花季的绚烂与雨季的泥泞是高中生活的真实显现。

许多家长很难理解,一个那么听话的孩子忽然之间成了难以捉摸的古怪精灵,成了不敢触摸的刺猬,成了无法沟通的外星人。作为初中班主任,也必须为此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成长,真正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引导者。

我们不只是要传授学生更多的知识,更要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克服障碍,战胜困难,引导他们健康的成长,并一步步的走向目标。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任你或苦口婆心、或声色俱厉,有的学生就是听不进去;任你怎样反复告诫、严厉惩处,有的学生就是改不了自身的毛病;有的学生当面答应的是一回事,背着老师实际上做的又是一回事;在校内是一种表现,在校外是另一种表现;同样参加一项活动,有的学生受益颇多,有的学生则一无所获。那么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只有学生把教育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乐于接受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所以,只有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他律”为“自律”的时候,学生的内部活力才能被启动,其思想道德素质才能真正提高。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成为内驱力,由此来推动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

人的习惯与自觉性密切相关。自觉,有三种情况:一种是能在他人的启发诱导之下,自愿去做某种事情;另一种是面对某种事情,无需他人的启发诱导,只要自己经过认真思考,或进行思想斗争之后便能自愿去做;第三种是既无需他人启发诱导,也无需自己进行思考或思想斗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做某种事情。这第三种情况就是人们所说的“习惯”。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必定是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也唯有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人。

“良好的习惯是人在某种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良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没有好习惯,成功不容易。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强化养成教育,注意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改正不良的习惯,达到培养其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的养成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

确实如此,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而不良的习惯则一旦养成便极难改变,所以必须抓好起步,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同时,对于学生原本已形成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要认真的帮助、引导其改正,而且还得清楚,改掉这些不良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它往往具有反复性,也就是说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可能已经基本改掉了一些坏习惯,但是稍不注意,他们很可能又会再犯,因此,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与引导,帮助他们真正摆脱这些坏习惯的影响。

要帮助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我们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道德习惯教育要求要目标化

道德是人的一种思维和理念,体现在语言和行为上。人的品德发展的每一个阶段的特征,都集中体现在道德行为习惯的变化上。这样,教育要求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克服以往养成教育中行为目标的模糊性和笼统性。

对学生而言,事先明确各阶段的具体行为目标,就可以以目标来激励自己,约束自己,提高行为养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道德习惯教育内容要具体化

相信谁都看过央视播出过的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贤慧的儿媳,不顾一天的劳累,给婆婆张罗着洗脚,这一切被幼小的儿子看在眼里,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为妈妈打来了洗脚水。

当“妈妈洗脚”的稚嫩之声传入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无不为这传神的一幕所打动——还有比这更生动具体的道德教育吗?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与否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他们的道德的形成也只有在道德实践才能得以实现。

三 、道德习惯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道德习惯教育要注意方法要多样化,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 ,重在引导和点化。可以通过简单重复、模仿、有意练习、与坏习惯作斗争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教育方法多样化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减少学生的心理压力。首先可选择良好的榜样,作为学生效仿的对象。其次要动员学生下定决心,自觉地与坏习惯决裂,要根除不良的道德习惯,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有的学生想与坏习惯作斗争,但又没什么效果,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并利用人为活动替代其不良行为不给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再次,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集体风气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在学校、在班级中生活,学校和班级是一种集体,即一种正规的团体。共同的目的、共同的纪律、共同的舆论制约着集体成员的行动。健康的校风和班风,能够促使集体成员良好道德习惯的确立和定型。因此,我们要创设好的校风和班风,引导学生养成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尊重集体和社会的舆论,维护集体荣誉,学习良好的社会风尚,这无论对学生形成各种良好的道德习惯有良好效果。

四 、道德习惯教育气氛要民主化

要充分尊重、关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道德价值,产生道德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正确控制自我,学会设计自我,实现自我的正常发展。

事实上有明显品行问题的学生往往是内心渴望被尊重、关心的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于是便试图通过不良途径来满足或发泄情绪,但是其行为越来越得不到别人的认同与尊重,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中。

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应采用少批评,多表扬和鼓励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改正不良习惯;人都是有尊严的,尤其是现阶段的独生子女,自尊心特别强,它们一旦发现自己受到尊重,就会显得特别自信,并相应地信任和尊重别人。

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着力创造一种相互尊重的民主合作气氛,用理解和宽容的态度来教育学生。

学生对来自教师、同学的评价十分敏感,渴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积极肯定的评价能唤起学生满意、愉快的情绪体验,激励他们按照评定指引的方向继续努力,使那些与要求和标准相符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它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

因此,我们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中,应以激励为主,以惩罚为辅。

学生每迈出的一次成功都能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不但对行为的对错有足够的认识,同时他们在做“正确”的事时是主动的、积极的、快乐的,良好的道德习惯也自然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着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着激发动因的作用。

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要去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所以让道德教育成为学生自身渴求的一种需要,让他们自觉的去追求和不断自我完善,学会自我约束的能力才是德育的最大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为之不懈的地努力。

标签:良好习惯,自觉,培养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85893.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