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深度|列子御风,大道无形。从列子思想剖析道家为何热衷“飞行”

深度|列子御风,大道无形。从列子思想剖析道家为何热衷“飞行”

2023-07-26 13:34:37 编辑:join 浏览量:552

深度|列子御风,大道无形。从列子思想剖析道家为何热衷“飞行”

列子是先秦诸子中道家的关键人物,出生时间介于老庄之间,承上启下,对道家思想的发展和推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列子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书中几十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和"御风而行"的传说。而"御风而行"由于赋予了列子更多的传奇性,经过千百年的传承,俨然成了列子最显著的标签。

列子御风而行

那么列子"御风而行"仅仅是传说而已吗?列子的思想核心又是什么呢?先秦诸子中,为什么偏偏道家热衷于"飞行"?这种"御风而行"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道家崇 仙求飞 的传统

1、列子从属于道家。而道家自打黄帝的时候起就有了崇仙求飞的传统。虽然司马迁在《史记》中关于黄帝最后的记载只有"黄帝死,葬桥山。"六个字,并未提到黄帝成仙,但是在民间的传说中却广为流传黄帝成仙的故事。

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是"黄帝得广成子点化而成仙"。

广成子是一位极高寿的得道之人,传说黄帝去拜访他两次,第一次讨教治国方略被广成子轰了回去,理由是黄帝治下的国家并没有达到广成子的期望,所以没什么可以教他的。

黄帝回去之后,静思三月,再次拜访不问国政,而改问修身养性之道,广成子大喜,觉得黄帝"上道",便答应指引黄帝修行。广成子传授黄帝"静其心,减其劳,抛凡俗,守真气",并说自己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恪守了这样的准则。

黄帝辞别广成子之后,开始了精心修道,并且把心决传授给子民修身养性。

黄帝在120岁那年,命人铸了一口大鼎,大鼎铸成那天,人们正在庆贺,突然天空飞来一条黄龙。黄帝顿时明白自己道行已成,这龙便是来接自己的,便踏上黄龙得道成仙了。

"黄帝飞仙"的故事并没有正式在典籍中被记载,我们今天知晓也是从其他历史典籍或者文学作品的缝隙里挖掘出来。《汉书·王莽传》里有"或言黄帝时建华盖以登仙"的只言片语。魏晋时期阮籍《清思赋》里"昔黄帝登仙于之上,振咸池于南岳之冈。"已经就是援引的民间传说了。

虽然查无史料佐证,但班固和阮籍帮我们证实了"黄帝飞仙"的传说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在流传了。无论是民间还是道教体系内的传播,从侧面反映了在封建时代,"崇仙"的心理渴望一直都有着广大的群众基础。

2、黄帝之后的寻仙问道并非只有春秋老庄,《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初开国功臣张良晚年"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功。"张良除了学道,司马迁特意强调了"道引轻功"这四个字,可以确认的是,张良对于飞行是进行过研究学习的。

3、《隋书·卷六十四·列传第二十九》关于沈光的记载是可查到最早关于轻功的描写: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馀丈,适遇绳绝,非人力所及,诸僧患之。光见而谓僧曰:"可持绳来,当相为上耳。"诸僧惊喜,因取而与之。光以口衔索,拍竿而上,直至龙头。系绳毕,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数十步。观者骇悦,莫不嗟异,时人号为"肉飞仙"。

4、唐肃宗时期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功勋的谋臣李泌,曾归隐于衡山烟霞峰,潜心修道,李泌不仅精通《道德经》,而且轻功很好,史载"身轻能行屏风上"。

5、唐代诗人元结,曾在湖南宁远九嶷山无为观亲眼目睹道士们练功的场景,并留下了一首七言,真实的反映了道家轻功的功夫。

九嶷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 山中旧有仙姥家,十里飞泉绕丹灶。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炼玉学轻身。 霓裳羽盖傍临壑,飘飘似欲来云鹤。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听到道士轻功不错的故事,可以说这种一脉相承对"飞行"的热衷,除了道家之外还真是别无他家。

二、 列子 御风而行—— 列子 的故事

列子名御寇,又名寇,有的地方写作圄寇,他出生的时代,中国已经进入了战国时期,距离老子逝世也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列子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郑国的圃田(今河南郑州),淡泊名利,不求闻达,潜心修道著述。

和春秋战国其他诸子一样,列子也拥有大批的支持者和跟随者,历史记载列子有次出门讲学,随随便便就拉了四十多个弟子随行,想必那场面或许并不输给孔子周游列国时的阵势。

但是列子的生活仍然过的很清苦,估计收徒讲学属于"义务分享",家里却常常无米下锅。甚至有天有个郑国人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到郑国大夫子阳那里说:"您可知道列子这位贤士吗?"子阳答道:"知道"。这人又说:"列子这样的贤士在我们郑国还饿着肚子,我建议您还是资助一下他,这样传出去您就会获得仁德的好名声,岂不很好?"

子阳听了马上派人给列子送去了粮米,但是却意外的被列子拒绝了,理由是子阳并非了解他才资助他的,而仅仅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为此还被老婆臭骂了好几天。

列子拒绝帮助并非由于其"假清高"或者有些人传闻的那样怕接受了子阳的帮助而引火烧身,真实的原因还得从列子所主张的观点说起。

如果说老子是道家开创者,庄子是道家集大成者,那么介于这两位"道家之祖"的列子就是道家传承的内容丰富者。而列子创立的 " 贵虚学派 " 对后世哲学、宗教和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甚至要大于庄子。

列子的思想更加哲学化,而且比老子增加了更多的批判思维。对老子思想的发展主要就在于老子探讨更多的是天地的"道",而列子已经把更多的目光移向了社会,并且从社会再反诸自身,最形象的表现就是"御风而行"。

而记下列子"御风而行"故事的,正好是庄子。

《庄子·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庄子说:"列子曾经御风而行,凌空而起乘风飞行,十五日之后才返回原处。列子这个人不求名利福禄,但是呢,虽然飞行节省了脚力,但还是要借助风力的。"

除了庄子,南朝祖冲之(没错,就是那位把圆周率精确到3.1415926的数学家)也在《述异记》中写到此事:"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列子的"御风而行"在我们看来,属于"热闹"。但是中国有句话叫"看事要看门道",那么"御风而行"有什么门道呢?

三、修行身心一体—— 列子 思想的核心

1、

我们常人总是对"修道"有一个误解,那就是"修道是道家人或者修仙人做的事"。其实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古代历朝历代都有很多修仙问道的人存在,比如上文提到的张良、晋代药物学家葛洪、诗仙李白、宋元之际的王重阳、明代嘉靖帝等。

但是列子所倡导的"修道"适用的不止是这类人,而是所有人,倘若换一个词"修身",您大致就明白了。

"修身"这个词在儒家学说里经常出现,虽说儒道两家在本质和方向上多有相左,但是在对"修身"这件事的重视上,是保持着高度一致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列子对待修身的观点遵循着他一贯的思想核心,那就是讲究一个"化"字。

"化"由变而起,由"道"而终,是一个从物质到内心的过程。而想要达到"化"的实现,则需要静心而除身外物。

在这一点上,列子站到了儒家的对立面。儒家追求的"礼仪"在列子眼里是伪名,不过是追逐个人荣利的遮羞布。人与人的关系不需要"君君臣臣"划分出明确的等级,而应该是"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而对儒家痴迷的"名不正则言不顺"的"名"更是认为虚幻无意义"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

2、

掌握了修行的要旨,列子认为修行的最终目的是"虚",

《文子·精诚》:"若夫圣人之游也,即动乎至虚,游心乎太无,驰于方外,行于无门,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拘于世,不系于俗。"

列子的"虚"正应和老子的"道"。老子讲的"道"好比大树之根的话,那么列子讲的"虚"则好比是树干,虽然不十分恰当,但大体上类似。为了更易解释列子所说"虚"的大概含义,我们来举一个小例子。

凡具体事物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功用,例如车可载人、锅可做饭等等。但是一旦有了特定的功用,便有了局限。没有人用车去做饭,更没有人骑着一口锅上路。

但是"虚"就不一样了。"虚"是非阴非阳,非柔非刚,你无法说出它到底有什么特定的功用,但是它就可以和老子讲的"道"一样,"生生者"、"形形者"、"声声者"、"色色者"、"味味者",成为演化万物的本体,因为没有特定的功用,才有无穷的功用,这就是为什么"虚乃万物,万物本虚"的意思。

3、

列子对"虚"的思想观点被后人称之为"贵虚",成为道家学派里极重要的"贵虚派"的主要思想依据。

"贵虚"的修行就是静心排除心中物。若心里有事物挂念,声名所累,则断然是难以完成修行的。

《列子·仲尼篇》说:"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神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可以看出,列子的修道要超出身体之外的,摆脱身体才是第一步。

4、

能够体现已经摆脱身体,心中无物的最佳呈现方式就是能够"御风而行","非夫遗世班道,绝粒茹芝者,乌能轻举而宅之?"(孙绰《游天台山赋》)不能修道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飞起来的,而能够飞起来则证明已经得道,是一个象征,一个标志。

"至人潜行不空,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代表的是修行已经达到身心一体的境界。

至于"乘空如履实、寝虚若处床"这种更多的是修道之人在心境上进入无我的境界,所特有的一种感受和体验。

这正如列子的"御风而行",凭风而起的只是一个结果,道家的人更看重的是达到这种结果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道家的潜修。

现在,您应该已经知道道家为什么热衷"飞行"了吧?

四、心境则是身境—— 列子 的价值,指导意义

在今天,列子能教给我们什么?

我其实比较讨厌现代某些人任性的曲解古人的思想,随便拉一位诸子的思想揉进管理学,比如《老子管理学》《鬼谷子成功学》《孔子领导力》《孟子教你提高情商》之类,且不说古人思想中有没有类似的意思,即使有也是不妥的。

先秦诸子的思想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每一位的思想都有它自身的体系、社会背景以及个人观点。

列子思想的现实价值不在外,而在内,不在社会,而在自身。

1、 未必人 人身飞仙,但可人 人 能得道。

2、 人的内心好比容器,最难的不是怎么装进东西,而是怎么拿出东西。

3、 努力求得身境,不如努力求得心境。心境即身境。

4、 不要妄图从一家一派学习到所有的修身安命之道,现代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有足够多的文化遗产可供我们汲取。

参考文献:

《老子》、《庄子》、《史记》、《列子》、《汉书》

标签:列子,御风,热衷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8168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