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过小乘的自度和修行方法,现在谈谈大乘。大乘的发展主要在中国、韩国、日本一带。大乘同样注重提升智慧,更强调发慈悲心。因此在自己修行得到解脱(自度)的同时,也积极入世间帮助他人(度他)脱离苦海。以下介绍大乘的六波罗蜜和十波罗蜜的主要修行方法。
大乘菩萨修行有五十二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修行至八地阶位便能了脱,在完成九地、十地后,得以进入等觉菩萨的境界,即如观世音、地藏、文殊、普贤、弥勒及大势至等,而妙觉菩萨是佛。以上是根据《菩萨璎珞本业经》的较常用分类方法,其他经论的陈述或会稍有不同。
波罗蜜的意思是到达彼岸,即透过修行脱离苦海,从烦恼世间的此岸抵达安乐自在的涅盘彼岸。它统摄了一切解脱法门,故又称六度万行。
六波罗蜜的修行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襌定、般若(智慧)。 以下逐一解说。
一、布施 :以发自内心的慈悲心帮助有需要的人脱离困境,不为留名、亦不求回报,但得到内心喜悦。布施可分三种: 财施 — 给人财物、 无畏施 — 语言安慰、 法施 — 教导灭苦的方法。勤修布施可慢慢减少与生俱来的贪念。
二、持戒 :首先要学习抗拒诱惑,由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开始。开始时难免要强迫一下自己,逐渐转化为发自内心的意愿,因为明白贪图诱惑会带来的恶果,只要决定要断绝诱惑,便能保持持戒的积极性。
三、忍辱 :开始时要学习强忍,但通过理解因果报应,会反省别人对自己不好,是否由于自己从前的行为,导致现在的恶果!明白不应再以牙还牙,种下新的恶因,决意了断恶性循环。忍辱的积极意义在于学会坦然接受恶果,更庆幸能因此消除一个恶业。勤修忍辱,可慢慢减少与生俱来的瞋恨心。
四、精进 :要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只要努力修行,累积起来便会结果。所以布施、持戒、忍辱要不停地做,持之以恒,便可以从“想要去做”转化成“自然去做”的自动自觉心态。
五、禅定 :为要达到更高层次的修练,便需要修心,一定要修习清净心、包容心、不执著心意才能达到无贪、无瞋。一般而言,都是从“打坐”修习正念开始,或是通过念佛可使心境安宁平静。
六、般若 :只要不断修持以上五种方法,潜在的智慧便会提升,明白世间一切人、事、物皆是梦幻泡影,要彻底断除无明及各种烦恼,证得菩萨的大乘境界。为了显示这出世间智慧和世间的一切智慧有分别,所以用音译“般若”。
每一个波罗蜜是互相关连,而般若是六波罗蜜的核心,因为心念和行为互相影响。《大智度论》说“五波罗蜜离般若,不得波罗蜜名字,五波罗蜜如盲,般若波罗蜜如眼……五波罗蜜如鸟无两翼,般若波罗蜜如有翼之鸟”。 就如般若有助提升布施的修行,证得《金刚经》所讲的不住相布施,即不执著自己的身份是施主、不执著对象的身份是受施者、不执著和众生的分别、不执著和其他生命体的分别 ,便可体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亦即是踏上大乘菩萨道的实践,通过自度度他了脱。
《华严经》说:“七地菩萨于念念中,常能具足十波罗蜜。”前六波罗蜜( 布施、持戒、 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是凡圣同修的世间及出世间法门。凡夫透过修持六波罗蜜,可逐步提升智慧与慈悲心,摆脱轮回。而菩萨发大悲心不舍众生,决定不停留于涅盘(空),再回娑婆世界(色),修后四波罗蜜(方便、愿、力、智),广度有缘的苦恼众生,彻底体证“色即是空”,更进一步修证“ 空即是色”,最终修成色、空互融,自觉、觉他的最高圆满佛果。
方便波罗蜜: 《法华经》赞叹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佛菩萨以种种善巧方法,顺随众生因缘,在世间以不同身相出现,如在商界中化身为商人,或在囚狱中化身成犯人,方便度化所度的人。
愿波罗蜜: 菩萨因不忍看到世间仍有众生执假为实,导致苦恼不堪,发弘愿度众生。较常见的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亦有菩萨发个别不同的弘愿(别愿)救度众生,例如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所发的四十八愿等。总的来说,菩萨所发的弘愿有着百折不挠的坚持,持续不间断,亦不会因时间久远而减弱。
力波罗蜜: 菩萨累劫依弘愿修行,将一切功德回向度化苦难众生,能启动宇宙间不可思议的力量,转化为菩萨的一切神通变化,推动各种雄厚威力,令外道不能败坏,最终成就一切法。
智波罗蜜: 菩萨的大悲弘愿以不同角色,永无止境地救度一切众生,结集无量无边功德,最后成就最圆满的智慧,修成佛果。
标签:波罗蜜,修行,证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