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什么是布病 布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什么是布病 布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2023-07-25 01:24:56 编辑:join 浏览量:553

什么是布病  布病的控制措施有哪些

控制措施

1. 健康教育:关于防治布病的宣传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人感染布病是来自于染疫的家畜,尤其是羊、牛、猪等。

主要传播因子是流产物、乳、肉、内脏、皮毛等。

(2)布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是可以自愈和治愈的,增强信心。

(3)宣传对象主要是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

(4)宣传教育应与畜牧业发展及脱贫致富结合起来2.免疫接种:在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主张给人预防接种,我国是其中之一。

人用菌苗系104M(B. abortus)冻干弱毒活菌苗,以皮上划痕进行接种,剂量为40~50亿/人次。低温避光条件下运输,在4℃下保存。

免疫对象仅限于疫区内职业人群及受威胁的高危人群,接种面不宜过广,而且不宜年年复种,必要时可在第二年复种一次。

对孕妇、泌乳期妇女、年老体衰者及有心、肝、肾等疾病患者不宜接种。

104M苗也可采用滴鼻方式免疫。

3.检疫淘汰疫畜、隔离疫畜培养健康畜,以及畜群免疫接种等是预防布病的重要措施。

出现布病患者应按传染病管理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间及程序进行报告,一般不应超过24小时。因布病人不传人,故对病人及接触者均不需隔离等处理。

对患者所居住环境等也无需特殊处理,但应对周围人群进行布病检疫,发现可疑者应及时处理;对引发布病的传染源必须追查,对患者家中及邻居饲养家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牲畜流产状况、患者接触牲畜历史,接触程度,食用乳肉或内脏情况等。对查出的可疑畜及乳肉制品等应及时有效处理。

当出现布病暴发流行时应尽快采取紧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组建临时领导机构,包括当地人兽医的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及有关专业人员。尽快与上级有关行政和业务部门取得联系,并报告。

迅速利用现有的通讯宣传设施等进行宣传教育。

2. 对现患及时诊断和治疗,并对周围人群进行检疫。

3. 对传染源进行调查和管理。

一般采用专访及座谈,并对牲畜进行检疫。确定外传性(即疫畜来自外地)及内源性(本地疫畜)。

查出的传染源及时处理(隔离和淘汰),对各类传播因子,如流产胎儿(牛、羊、猪等),污染乳肉等应做消毒处理或深埋、焚烧等。对传染源曾栖息之处应予以消毒处理。

4. 预防接种,对疫区内高危人群(包括职业人群及非职业人群)予以104M苗免疫;对健康畜或畜群进行预防接种:牛应以S19免疫,羊应以S2苗免疫,因对猪无合适疫苗应注意观察。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布病),也称波状热,是布鲁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病情轻重不一的发热、多汗、关节痛等。

布鲁菌病在国内,羊为主要传染源,牧民或兽医接触羔为主要传播途径。

皮毛、肉类加工、挤奶等可经皮肤黏膜受染,进食病畜肉、奶及奶制品可经消化道传染。

不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不少见。

布鲁菌自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后,中性多核粒细胞首先出现,被吞噬的牛型细菌可部分被杀死,但羊型菌不易被杀。

存活的 布鲁菌随淋巴液到达到局部淋巴结。

根据人体的抗病能力和侵入菌的数量及毒力,病菌或在局部被消灭,或在淋巴结中生长繁殖而形成感染灶。当病菌增殖达到相当数量后,即冲破淋巴结屏障而侵入血循环,此时可出现菌血症、毒血症等一系列症状。

病菌进入血循环后易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内皮系统中形成新的感染灶,后中病菌又可多次进入血循环而导致复发。

发热呈波状型(故本病又称波状热)。

布鲁菌主要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与其他寄生细胞内细菌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一样,其发病机理以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

布病的发生发展乃甚为复发,一则与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变态反应有关,二则该菌侵犯多个器官,三则抗菌药物与抗体不易进入细胞,所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难治。

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增生,在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样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所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

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病变。

在羊型和猪型布氏杆菌病中,特别是在后者中常有化脓性肉芽肿形成。

血管的增生破坏性病变也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与微小坏死等。

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等。

肺可有出血卡他性肺炎,心脏病变较血管病变少见,有心内膜炎、心肌炎等。

肾混浊肿胀,偶见弥漫性肾炎和肾盂肾炎。

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

症状危害

患布病后,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发烧,体温可达38—40度,不同人发烧的热型差别较大。

有的人体温并不太高,波动于37—38度之间,持续时间长,处于长期低热状态;有的人体温呈波浪状,即高热几天,体温降下来几天,又开始高,反复多次,所以布病又称波状热。

还有的体温忽高忽低,早晚变化大,病情凶险,呈弛张性发热等等。当前主要是长期低热者多。

另一个特点是患者多汗,尤其发病初期更为明显,晚上汗更多,汗质粘稠,多出现在头胸部等。

患者还经常出现骨关节疼痛、肿胀等。

男患者易出现睾丸肿大(单例),女患者可有月经不调,流产,白带过多等。

发病初期不明显,体温逐渐下降时骨关节症状相继出现。疼痛或骨关节活动障碍的部位多见于大关节。

如,腰、骶、髋、肩、肘、膝等关节。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给布病患者查体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肝、脾肿大等。

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

总之,布病无明显特征性表现,症状是多种多样的。

诊断标准

(一) 流行病学:发病前病人与家畜或畜产品,布氏菌培养物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的居民,或与菌苗生产、使用和研究密切联系者。

(二) 临床表现:出现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兼或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三) 实验室检查:布病玻片或虎红平板凝集反应阳性或可疑,或皮肤过敏试验后2

4、48小时分别观察一次,皮肤红肿浸润范围有一次在2.0cm×2.0cm及以上(或4.0cm²以上)

(四) 分离细菌:从病人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中分离到布氏菌。

(五) 血清学检查:标准试管凝集试验(SAT)滴度为1: 100及以上,对半年内有布氏菌苗接触史者,SAT滴度虽达1: 100及以上,过2~4周后应再检查,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或用补体结合试验(CFT)检查,CFT滴度1: 10及以上;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滴度1: 400及以上。

分布本病全球分布,每年上报WHO的病例数愈50万。

地中海地区、亚洲及中南美洲为高发地区。

国内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特区,全国104个疫区均达到基本控制标准,但90年代以来,散发病例以30%~50%的速度增加,个别地区还发生暴发流行。

传染源羊在国内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牛和猪。

这些家畜得本病后,早期往往导致流产或死胎,其阴道分泌物特别具传染性,其皮毛、各脏器、胎盘、羊水、胎畜、乳汁、尿液也常染菌。

病畜乳汁中带菌较多,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

传染途径在国内牧民接羔为主要传染途径,兽医为病畜接生也极易感染。

此外,剥牛羊皮、剪打羊毛、挤乳、切病毒肉、屠宰病畜、儿童玩羊等均可受染,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实验室工作人员常可由皮肤、粘膜感染细菌。进食染菌的生乳、乳制品和未煮沸病畜肉类时,病菌可自消化道进入体内。

此外,病菌也可通过呼吸道粘膜、眼结膜和性器官粘膜而发生感染。

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菌普遍易感,青壮年男性由于职业关系,其发病率高于女性。

国内以牧区牧民的感染率最高,多发生于春未夏初或夏秋之间,乃与羊的产羔季节有关。

患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再感染者并不太少见。

灾害的影响人畜布病一般不受水灾影响,因我国布病疫区皆不在主要河流的两岸,处于干旱的边疆地区;即使在河流两岸洪水对疫情影响不大。

但布病受风雪及旱灾影响较大。

因旱灾影响牧草质量,风雪灾影响牧区牲畜食草,这就使牲畜抗力下降,布氏菌感染增加,流产畜增多,从而影响人间布病发生。

治疗

1 急性感染

1. 1 一般疗法及对症疗法:患者应卧床休息,注意水、电解质及营养的补充,给予足量维生素B族和C,以及易于消化的饮食。

高热者可同时应用解热镇痛剂。

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有助改善血症症状,但必须与抗生素合用,疗程3~4天。

有认为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及长期有睾丸肿痛者,均有应用激素的指征。

1. 2 抗菌治疗:利福平对本病有效,利福平600~900mg/天加四环素200mg/天,疗程6周,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方案。

羊、猪型感染者以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为宜,一般采用二个疗程,每次间隔5~7天,每一疗程为3周。四环素每天剂量为2g,4次分服。发热一般于用药后3~5天内消退,此时剂量可减为1.5g。

链霉素的每天成人剂量为1g,分2次肌注。SMZ和TMP合剂对本病也具一定效果,对四环素过敏者、孕妇等可以采用。疗程宜为4~6周,过短易有复发(复发率4%~50%)。链霉素也需同用,成人剂量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3周。

2 慢性感染

一般认为四环素与链霉素合用有一定疗程,但四环素的疗程应延长至6周以上,链霉素以4周为宜。

对脓性病灶可予手术引流。

布氏杆菌骨髓炎应予彻底清创,辅以长期抗菌治疗,除四环素及链霉素外,亦可试用氯霉素与庆大霉素联合疗程。

脊柱炎或椎间盘感染一般无需外科引流。关节炎患者偶需做滑膜切除术。

布鲁菌心内膜炎宜用四环素治疗,疗程2~3个月。链霉素6周。四环素亦可与庆大霉素复方SMZ联合治愈本病。也可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利福平。

但成功的治疗常需换瓣。

布菌疗程已沿用20余年,静脉注射,首剂为25万个菌体,以后依次为50万、125万、250万、500万、1000万、2000万、5000万、7500万、1亿、1.5亿。

每次注射后引起短暂的发热有效。

禁忌证为:活动性且肺结核、风湿热、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及妊娠等。

布鲁菌病并发症有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脑为、脑膜炎、脊髓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子宫内膜炎等,个别病人可发生失语、瘫痪、听力减退、耳聋、角膜炎、视神经炎、肾炎、肾盂肾炎等。

妊娠患者发生流产者约占1%。

标签:布病,控制措施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7843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