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南平

南平

2023-07-23 19:08:49 编辑:join 浏览量:577

南平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

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南平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为高季兴所创。高季兴,原名高季昌,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避后唐庄宗祖父李国昌之讳,改名高季兴。他幼年在汴州商人李七郎家为奴,朱温收李七郎为养子,改名朱友让,又喜爱高季兴,命朱友让收为养子,也改姓朱。高季兴最初在军中为亲兵,逐渐提升为牙将,因为立有军功,后来担任颍州防御使,朱温令高季兴恢复高姓。

荆南地区在唐朝末年为成汭所据,因成汭急于扩张地盘,先后与朗州雷彦恭、长沙马殷、江淮杨行密交战,在君山一战兵败而死,雷彦恭趁虚占据其地。当年十月,赵匡凝逐走雷彦恭,以其弟赵匡明为荆南留后。朱温不愿荆南为他人所有,派军攻伐。唐天佑三年(906),汴军攻取了荆南,遂任命高季兴为荆南节度留后。 在高季兴受命出任荆南留守后之前,荆南原管诸州已被相邻势力分割殆尽,荆南镇原统八州已失其七,仅存荆州一地。 这种情形在高季兴入主荆南之时,依然如此。 后梁开平元年(907)四月,朱温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定都汴州,朱温更名为朱晃,是为后梁太祖。次月,高季兴被正式任命为荆南节度使。

乾化二年五月(912),后梁太祖朱温被其子朱友圭杀害,后朱友圭登基改年号凤历。 次年二月,朱友贞率兵讨伐朱友圭,将朱友圭及张皇后杀死。随继位,是为后梁末帝,追废朱友圭为庶人。 高季兴在朱温在世时,还不敢跋扈,后梁末帝在位期间,国势日衰,高季兴便不那么驯服了。 后梁末帝封他为渤海郡王,他仍不满足,袭取襄州不成,索性断绝了对后梁的贡赋。 南平与后梁断绝关系的状况,共持续五年左右。后梁贞明三年,恢复与后梁间的臣属关系,但其意图无非在于自保而已。 不遵王命的南平,不仅交通吴、蜀,自为攻守之计,并且进犯王境,显然不是后梁辖境中的藩镇所为。所以,南平从后梁太祖朱温以后,已经不是后梁所能控制的藩镇,而是正在加速向独立王国的目标进化,割据一方已经渐趋明显。

后唐建立以后,高季兴畏其强大,亲至洛阳朝见李存勖, 险遭囚禁。 返回时行至许州,他对左右说:"此行有二失,来洛阳朝见,一失;主上纵我而去,二失。"于是倍道兼行,甚至连行李都丢弃不顾了,等他过了襄州之境,李存勖果然后悔纵其归去,命襄州节度使刘训拦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不久,李存勖封他为南平王,这便是人称其国为南平的原因。 从此,高氏南平已经由昔日的藩镇,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权,对其辖境内的政治、军事、外交均有自主权。

高季兴去世以后,其长子高从诲承继父业。 南平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在治理南平期间,从高诲与其父都有相同之处,只小有差别,其中最大的不同是逐渐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而且,手段更为高超和巧妙。

对外政策上,高从诲开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国"'和交好邻道的双重主张。他上表向后唐明宗李嗣源请求重修与后唐的臣属关系,得到后李嗣源的准许。 于是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派押衙刘知谦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三千两白银赎罪。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从当时的形式来看,中原王朝无疑是相邻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从诲"事大"政策的目标。

高从诲在位时期,南平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势力的交往,主动与相邻政权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与吴、南唐、马楚和后蜀间鲜有战事发生。比如对南平东面代吴而立的南唐,高从诲较早就已经看清形势,在吴国的权臣李昪尚未登基之前,遣使劝他早日上位,这样的举动果然为后来南平与南唐,建立良好关系莫定了基础。

高从诲的对外政策以"事大,为核心,而辅以交好四邻的原则,与其父成策确实更为理性和务实,也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政策的执行,大大解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于南平之上的战争阴云,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南平政权的延续确立了良好的基调。高从诲的后继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国。

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两位相比已经逊色许多,南平呈现衰退之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南平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后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得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南平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南平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

建隆元年(960)正月,赵宋政权建立。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南平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南平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南平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

建隆三年(962)十月,趁湖南周行逢病卒、其子周保权继立之际,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自称留后。周保权遣使求援于南平,并乞援于宋,次年二月,宋太祖命慕容延钊、李处耘领军讨伐张文表。由于事先已实施诺干先期准备工作,宋朝对南平已是志在必得,于是,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南平,高继冲归降于宋,高氏南平国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五代十国的乱世中,群雄四起,涌现了许多英明君主和割据政权。这些割据政权有许多十分强大,比如中原的后梁、后唐以及南方的南唐、荆楚等。这些政权疆域辽阔,国家综合实力比较强,同时国家内战事较多。

而同时中国大地上,还存在许多小政权,这些政权往往仅辖几州之地,人口和面积都十分有限。但他们也能在五代十国这个乱世中迸发自己的光芒。

我们今天要讲的南平国,就是一个这样的小政权。南平面积很小,仅治理着三州之地。但他却存活了很长时间,从后梁开平元年开始,高季兴便被任命为了荆南节度使。一直到北宋统一中国时,南平纳土归宋。

因此,南平国家虽小,却持续了整个五代十国的乱世时期。那么,这个国家是怎么在乱世中生存的呢?我们就来一起分析一下吧。

南平的建立

南平又叫荆南,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南平所辖区域十分狭小,仅包括荆、归、峡三州,是名副其实的弹丸之地。这个小国家能位列十国之一,被后世铭记,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把南平列入十国的北宋欧阳修了。

南平开始建立应该是从后梁时朱温任命高季兴做荆南节度使开始的。高季兴是朱温认的干孙子。朱温是一代枭雄,他看上的人自然不会差。高季兴在立了一次大功后,朱温一高兴,将镇守重镇江陵的肥差事给了高季兴。

高季兴刚到江陵时,这个地方刚经历了战乱民生凋敝。高季兴开始在江陵里恢复生产,并提拔任用了一批能臣干将。这个时候高季兴心里就已经有了割据的心思,毕竟自己这个位置天高皇帝远而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但是只要朱温还活着,高季兴无论如何是不敢有任何异动的,他虽然是豪杰但明显不是朱温的对手。但朱温死后,朱友贞继位后。高季兴就开始有小动作了,他开始想着独立出后梁。

高季兴先是不再向后梁进贡,与后梁断绝关系。但后来局面紧张后,他又主动恢复向后梁称臣,但也只是为了名义上抱住一个大腿。而后梁自顾尚且无暇,哪里顾得上南平这个小地方。

到了后梁末年的时候,南平已经基本上算是一个独立政权了,他的政治、军事和外交都是高季兴说了算。

到了后唐的时候,高季兴颠颠的跑去洛阳拍李存勖的马屁,结果差点回不来,吓得他再也不去洛阳。但这一趟也让高季兴看清了李存勖张狂自大的面目。回来后李存勖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也算是正式承认了南平的独立。

南平能在乱世中存活的策略

南平只有三州之地,而它的四周全都是庞然大物,像后唐、南唐、荆楚,随便哪一个伸伸手指头就把南平戳死了。那么,南平为什么又能在这个乱世中安然的从后梁活到了北宋统一呢?

我认为,南平能够在夹缝中安然无恙,要归功于南平统治者的外交政策,也就是找靠山,耍无赖。

虽然听上去不是好词,但是这个外交政策确实让南平得以安然生存,而且几十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这在这个国破家亡如家常便饭般的五代十国中实在是难得。

南平一开始紧抱的靠山是后梁,当然高季兴是朱温的干孙子,这个大腿不抱白不抱。而且以后梁为靠山,周围的人当然没人敢惹他。

后来后唐统治中原后,南平又紧紧向后唐靠拢,尤其高季兴的儿子高从诲比他老爹还擅长左右逢源。不仅与后唐李嗣源修复关系,抱紧了大腿,而且与周边的吴、南唐、马楚和后蜀的关系竟然还都不错。

而关系搞好了,自然就可以搞一点小动作了。江陵地理位置重要,是长江南北的战略要冲,不管谁要过长江都得从江陵过。南平坐拥如此位置,自然要顺便干点抢劫收过路费的买卖。

南平地盘小,那些大国看不上的财物积累起来就足够养活南平了。就这样,在这个战乱频发的乱世中,在大国的夹缝中生存的南平,日子竟然过得还不错,这也真的是一个奇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小的政权,南平都城为荆州,辖荆、归、峡三州。

907年,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当时,南平所辖的10州为邻道侵夺,只有江陵一城。高季兴到任后,招集流亡,民渐复业,又收用一些文武官作辅佐,暗中准备割据。

924年高季兴受后唐封为南平王,建都荆州,史称南平或荆南。后唐灭前蜀以后,高季兴得到了归、峡二州。他本欲夺取夔、忠、万等州,终不敌后唐而作罢。

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

高季兴去世以后,其长子高从诲继位。 南平的国策从这一时期趋于完善和定型,在治理南平期间,高从诲逐渐确立了奉事中原王朝的政策。而且,手段更为高超和巧妙。

对外政策上,高从诲开始奉行“事大以保其国”’和交好邻道的双重主张。他上表向后唐明宗李嗣源请求重修与后唐的臣属关系,得到后李嗣源的准许。 于是自称前荆南行军司马、归州刺史,上表请求归附后唐,并进献三千两白银赎罪。李嗣源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从当时的形式来看,中原王朝无疑是相邻政权中实力最为强大的政治实体,所以顺理成章地成为高从诲“事大”政策的目标。

高从诲在位时期,南平也没有忽视与其他势力的交往,主动与相邻政权建立和睦相处的关系,与吴、南唐、马楚和后蜀间鲜有战事发生。比如对南平东面代吴而立的南唐,高从诲较早就已经看清形势,在吴国的权臣李昪尚未登基之前,即劝他早日上位,这样的举动果然为后来南平与南唐,建立良好关系莫定了基础。

高从诲的对外政策以“事大,为核心,而辅以交好四邻的原则,与其父成策确实更为理性和务实,也更加灵活和开放。这种政策的执行,大大解除了长久以来笼罩在于南平之上的战争阴云,带来了较长时期的和平稳定局面,南平政权的延续确立了良好的基调。高从诲的后继者,莫不踵行其策,以保其国。

高保融、高保勖、高继冲在位时期,与之前两位相比已经逊色许多,南平呈现衰退之际,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南平后三位国主的才干、智识不及前两位国主以外,后周和宋朝初期,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统一趋势的增长,也是关键性的要素。高保融等人的无所作为,单纯保守也是必然的。总得来说,三主统治期间,高保融在位时,南平勉强可以正常运转有序。其后,南平的政治局势一年不如一年。

960年,宋太祖即位之初,对南面的南平早已有吞并之心,由于南平贡奉甚勤,暂时没有找到出兵的借口,贸然兴师动众,毕竟有损新建未久的赵宋政权形象,而且极有可能导致诸侯离心,甚至对将展开的统一战争产生障碍,此种局面有违宋太祖的初衷,但是,兼并南平的意图已经不可动摇。

962年十月,衡州张文表举兵叛乱,周保权遣使求援于南平,并乞援于宋,963年,宋太祖讨伐张文表,借此应援湖南的大好时机,宋军以假道之计顺便降服南平,高继冲归降于宋,高氏南平国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身为一名合格的土匪,要具备以下几点,首先必选要占地为王,其次准备人手,然后开始打劫。做好这三步骤,基本就是一个合格专业的土匪了。那么一个国家做到这三步还能叫“土匪国”吗?你肯定会很疑惑,一个国家全部抢劫?这是多大的规模呀。还真别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年代久了,什么国家都能遇到,这不是就遇到了一个专门抢劫为生的国家嘛。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土匪大王如何带着自己的国家一起打劫,然后使得国家强盛的。

土匪窝最重要的当然是土匪头头了,我们就来看看这土匪头是如何得到一个国家的。事情的背景是在唐朝和宋朝的中间时期,这个时期中有一段时间非常的乱,乱到什么程度呢,基本每个国家都在打仗,大的国家打小的,小的打不过就联合别的国家一起打大的,或者是大的国家直接出现叛臣,带着自己立一个国家等等的事情,那时候战争时期就被分成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就经历了几十年,别看这短短的几十年,奇葩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这土匪头头之前的名字叫做高季昌,他并不是什么高管贵族,也不是什么大富人家,而是一个家族里面的奴才。这个家族是一个土豪家族,非常的有钱,土财主就是李让。李让之后被朱温看中了,收为了养子,于是作为奴才的高季昌肯定跟着主子一起去朱温的地盘了。这一去就算是高季昌的好日子到头了。因为朱温来和自己的养子吃饭,这高季昌就在做自己的工作,然后朱温看到高季昌后非常的惊讶,这高季昌浓眉大眼,相貌又端正,一看就不是做奴才的,就是个做大事的人呀。然后就叫李让收高季昌为养子。这现代根据长相认干爹,古代根据长相认干儿子。不是这次相认就是高季昌的好运开头。既然作为李让的干儿子,那么肯定不会再继续做家奴了,说不去会让人笑掉大牙,就给高季昌找了个工作,去从军。

高季昌当士兵后,特别的刻苦,而且不怕苦不怕累,这也是常人能够理解的,自己之前身份低下,是个奴才,见人就要弯腰。这当士兵后,虽然累一点,但是有男人的尊严呀,腰板子可直了。而且高季昌确实没让朱温看错,是个可造之材。进了军营之后高季昌非常的勇猛,一个出色的士兵毕竟能得到赏识,高季昌很快就被升官了,而且还给他加工资,一路上凭借着自己的吃苦努力一直和诸侯平起平坐。这简直就是人生的奋斗史啊,一个小小的家奴摇身一变就成为了和诸侯平等之位。这首先应该要感谢高季昌的爹妈给他生了一张好相貌被挑选中,最重要的还是高季昌自己能够吃苦的本事。在朝廷上面又继续的奋斗了十年,这十年间,高季昌早已不是那个刚冒头的家奴,而是一个能够做大事的南平王了。因为唐明宗看中了高季昌的才能,把南平这个小国家交给了高季昌管理。而高季昌因为和唐代的某位皇帝有相同的名所以改名为了高季兴。

说是把南平给高季兴,但是毕竟高季兴是一个家奴出生,没有背景没有家室,只有自己的一条奋斗路。所以皇帝当然把好的国家给自己的亲人,把最差最不好的给外人,这外人就是高季兴。高季兴一上位当王之后,也非常的闹心啊,这南平首先地方小,而且上头也不派什么粮食过来,国家的库里面钱也没有粮食也没有,这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但是有一点好处,南平是一个中心点,各国要是去中原的话,必须就要经过南平,于是啊高季兴就开始想挣钱之路了,毕竟不能让自己的子民跟着自己吃苦呀。左思右想,突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抢劫啊,反正各国都要经历这个地方,留下点买路财那时也条挣钱的路子啊。

这提出这个看法的时候,是遭到反对的,但是大家都是穷怕了,打仗后剩下的东西也不多,吃都吃不饱还谈什么国家繁荣,所以没过多久,全部同意了。于是大家齐心协力,跟随者高大王的步伐,大家一起打劫了。首先当时的中原是一个大王朝,所以周围的小国每年都会挑选一些好东西送给中原,希望中原不要来打自己。这路上呢就经过南平,遇到了高大王,然后就被打劫了,哭爹喊娘的哭着回国了。然后当时的马楚也希望和中原共同谋发展,所以也准备了好东西给中原,然后又被高大王一帮人马抢的只剩身上的衣服了。于是这打劫之路一路顺畅的发展,南平国也发展得不错。但是这也有点不好,遇到一些小国打劫还好,要是遇到厉害打得凶的国家怎么办,那就认怂,给强的国家称臣。这简直就是有纪律有原则的土匪。

然而之前提到被打劫哭着回家的一些小国,这些小国有的也是有脾气的,有的直接恐吓高季兴说要发兵来打他,而有的呢写了文章寄过来骂高季兴。这高季兴也有评估专家的,经过专家的评估,认为别国真的有发兵的动机了,那么抢过来的这笔东西是能够予以退回的。而那些专家鉴定结果显示别国只是说说而已,不敢打的,那么就不予理睬,随便他们骂。这真的是非常的专业化呀。

之前提到,有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强大的国家,那么高季兴就会称臣,所以高季兴不仅是中原的大臣,还是周围5、6个国家的大臣,在那些大臣面前简直就是个乖宝宝啊。然后高季兴也有老的病的一天,等土匪头头死了怎么办呢,他的儿子小小高继续他的位置,继续带着大家四处打劫,也带着大家互相卖乖。这对高父子俩的作为在别国那里一致得到了差评,不仅各国人民对他们鄙视,还被去了高土匪的小名。五代十国的时候,南平的君主高季兴,竟然要靠打劫来维持收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

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江陵(今湖北荆州)。其子高从诲继立,后经高保融、高保勖,直到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纳地归降。

标签:南平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7572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