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郊区城市化的主要原因1、郊区城市化源郊区城市化源自中心城区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的相互强化作用。一方面,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许多中心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交通和教育系统不堪重负,外来人口和贫困市民大量增加,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中心城市对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推力;另一方面,郊区良好的环境、低廉的土地成本和税收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等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拉力。在中心城市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社会的中层和上层开始向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迁移,从而开始了历经几十年的郊区城市化过程。2、交通系统的发展对郊区城市化具有决定的意义。1956年,为促进交通系统的发展,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高速公路法案》,以设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的方式来支持高速公路的建设。汽车、石油、橡胶、玻璃、钢铁和水泥等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超过4万英里的州际和地方高速公路,其中超过5000英里的公路都建在都市区中。联邦高速公路计划开辟了一条通向低密度、多中心的都市区的道路,使人口、产业和居住地重新分布。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心城市的中产阶层不再局限在市区,可以到更远的郊区买房;各类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也发现了郊区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潜力,人们不再把自己与有轨电车线路和铁路的区位捆在一起,纷纷向郊区迁移。自193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到"汽车时代"。1900年,平均每9511人才拥有一部汽车,而到了1930年,每5.3人就拥有一部汽车,此后逐步提高到并且稳定在平均每2人就拥有一部汽车。美国人愿意在交通方面花钱,如1997年平均每个美国家庭的年收入为39926美元,交通费用的平均支出为6457美元,占总收入的16%。私人交通为6064美元,其中购买汽车2736美元、汽油1098美元、其他的交通支出2230美元;公共交通支出为393美元,其中飞机费用为249美元,其他公共交通费用为56美元,税收为17美元。在整体的交通环境改善后,人们更容易进入郊区,为郊区城市化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交通网络还决定了郊区城镇的空间布局的框架。二、简介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层面,是城市化尚未实现的过程。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郊区城市化化过程。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郊区城市化具体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的工作领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的职业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过程,即城镇化;农业产业及生产方式向城市产业及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即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非农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即生活方式城市化。
标签:城市化,郊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