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王庙
药王是中国民间对古代名医的尊称,或称医王。随时代、地区不同,药王所指人物亦不同。其中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扁鹊,东汉邳彤,唐代的孙思邈、韦慈藏、韦善俊、韦古道(韦老师)等。后世这些名医不断被神化,被不同地区的民间奉之为药王,并设庙祭祀,统称为药王庙。
安国市古称祁州,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药市的兴盛,起源于药王庙。凡参加药市的人,总要去瞻仰、拜谒药王庙。
安国药王庙坐落于安国市城南(原南关),是全国最大的纪念历代医圣的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中祭祀的药王邳彤,西汉信都(今河北冀州人),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部下二十八宿将之一,曾作过曲阳(今河北晋州市)郡太守。邳彤辅佐刘秀打天下,英勇善战,忠心耿耿,且足智多谋,为创立和捍卫东汉江山立下了不朽功勋,官至太常少府(相当于宰相)。邳彤酷爱医学,颇受军民拥戴,死后葬于祁州南门外。
安国药王庙的来历,有一个神话传说。相传宋秦王得疾,久治不愈,邳彤显灵治愈,宋秦王问其姓名,告之“祁州南门外人也”,“遣使即其地,始知为神”,遂封王建庙祀之。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追封邳彤为侯,后改封公,南宋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又加封为“明灵昭惠显王”。随着帝王对邳彤的不断封赐,“药王”影响越来越大。药王庙的建立,反映了后人对施德于民的邳彤的一种怀念之情。自从为邳彤建庙设祀以来,一般民众有病求助于药王,善男信女,常来进香,业药者乘机售药,以至逐渐形成了每逢农历四月二十八的药材庙会,历经几百年而不衰,以至有“草到安国方成药,药到祁州始生香”的说法。
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仿照宋代临安(今浙江杭州)的药王庙,以邳彤墓为中心,扩建药王庙。经明、清两代历次修葺,始成为现在的规模。药王庙建筑群占地3200多平方米,坐东向西,结构严整,有牌坊、马殿、钟鼓楼、药王墓亭、碑房、十大名医殿、药王正殿、后殿、关汉卿纪念堂、古槐广场组成。 悬挂于山门之上的“药王庙”匾额,乃清乾隆时东阁大学士刘墉为之题写。山门外的牌坊,重檐庑殿式建筑,由黄色琉璃瓦覆盖三间四柱,彩饰斗拱。正中匾额书有“显灵河北”描金大字。牌坊两侧有一对石狮,石狮外矗立着两根高达24米的铁铸旗杆,每根重约3万斤。两根铁旗杆上铸有一幅对联:“铁树双旗光射斗;神庥普荫德参天。”铁旗杆上悬挂着风铃,迎风作响,给人一种悠远肃穆的感觉。 药王墓亭在药王庙的中院。墓为亭式,木拱起脊,琉璃瓦顶,外形玲珑别致,富有民族特色。墓碑上书有“敕封明灵昭惠显王之墓”。墓碑南北两廊及西面,碑碣林立,有几十块之多,记载着药王庙和药都的发展变化。 在药王庙亭南北两侧的配殿里,塑有我国扁鹊、华佗、张仲景、张子和、刘河间等十大名医人物像。这些塑像,据传为天津泥人张远祖之作,工整精细,形神兼备。 药王正殿是药王庙的主殿,殿中正位为药王身着龙袍的全身坐像,神采奕奕,端庄而又慈祥。药王两侧,分立着八名雄姿英发的武将,给正殿增加了庄重威严的气氛。正殿建筑宏伟,雕镂精湛,琉璃瓦覆盖,辉映耀目。 安国药市起源于药王庙,药王庙因药市而声名远播。1981年,国家医药代表团到日本大阪参观那里的药王庙,谁知女解说员说的第一句话竟是“(日本的)药王来自中国的祁州。”
为纪念我国隋唐时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而建,位于陕西耀县城东的药王山上。 药王山,又称五台山,因与长安县南五台相对,亦称北五台。平均海拔高度约1000米。药王山是孙思邈的隐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药王大殿位于五台中的显化台上。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7岁读书,20岁通老庄及诸子百家之说。因早年多病,立志学医席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景观 药王大殿是药王庙的中心。殿高22米,长57米,宽24米,坐北面南,川巨石砌其基,给人以稳如泰山之感、殿内中央供奉着孙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着昏黄袍服,头戴道巾,面方目朗,两腿跨坐,双手搭膝,姿态和蔼可亲。为明代所塑,至今色彩依然绚丽异常。 殿前东边有碑亭一座,明隆庆六年所刻的五通碑石就立于此亭内。其中习通石碑的两面刻写的是《千金宝要》,记载了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近千副重要药方。另一通刻写的是《海上仙方》,两面刻字,记载了药王搜集、整理的治疗各种病症的单方、验方。 碑亭东侧是孙恩邈医学著作陈列室,室内陈列着药王画像和各种版本的《千金翼方》、《备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供人参观学习研究。 洗药池,位于药王庙西南200米处,为两个直径约2米,深 1.5米的石窝。传为孙思邈当年洗药用的.池子。静应庙,现辟为道观,也是朝拜孙真人的胜地、现存古建筑为明、清修建或重建。 药王山现是一处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看丹村位于丰台区南部,东临马场,西临榆树庄村,北靠西道口,南近杨村庄,看丹昔日曾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村落,明代《宛署杂记》中,称该地为“看滩”,同时记载:“卢沟河入宛平县境,出卢沟桥下,东南至看丹口,冲流散漫,分为二派……”由此可见,这里当年曾是河滩地。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东口的药王庙有关,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曾来此行医治病,炼丹制药,人们故修庙以示纪念。据庙内的碑文记载,该庙始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国期间重修,当时因“殿宇不整,有甚忧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资进行重修。重修后的药王庙,规模并不大,“东西进深只有16丈,宽4丈6尺6寸”,“南北山门面阔10丈,后界南北进深仅8丈,南北宽7丈5尺”。
药王庙内设药王殿,供奉药王孙思邈的造像、三皇殿中供奉伏羲、黄帝轩辕氏和炎帝神农氏。此外还有娘娘殿及配殿、普济殿三间,南北配殿、神库等。山门内有参天的古树,在药王殿山墙两处镶嵌着《重修药王庙碑文》和京都各界香客修庙捐款名单。 药王庙最为出名的当属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的庙会,相传这天为药王孙思邈的生日,看丹庙会在此开庙三天。庙会期间,大街两侧摊棚店铺鳞次栉比,四乡八村游人络绎不绝,人们除购买日常用品外,还可以尝到各种风味小吃,除此之外,庙会还有各种文娱活动。 此时的药王庙香烟缭绕,气氛庄严,不少人来看丹庙会不是为了赶集,而是要到药王殿神像前,上几炷香,祈求太平,还有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庙中当“跳墙和尚”以侍奉药王爷,另外,还有很多的妇女,到庙内娘娘殿祈求早生贵子。 看丹药王庙会历经沧桑,一直沿袭到解放初期,上世纪60年代初停办,庙宇遭到破坏。一停就是40多年,直到2001年,丰台区政府又初步修复了看丹药王庙,重修了药王殿、三皇殿及部分配殿,并于同年办了全新的看丹药王庙庙会。
标签:药王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