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知识>陈与义《临江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劫后余生的感慨

陈与义《临江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劫后余生的感慨

2023-07-07 05:43:24 编辑:join 浏览量:546

陈与义《临江仙》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劫后余生的感慨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为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情景而作的。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和“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是词中的名句,流传甚广。

01、原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02、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共六十字。

旧游:昔日的游览。洛中:指洛阳一带。

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03、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04、赏析

这首词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读来让人唏嘘不已。

上片写回忆中的“旧游”,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借月色朦胧、疏影斑驳、流水无声和豪英坐饮、笛声阵阵来构成一幅人与景、情与境相谐和的优美游乐图。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开篇直接展开“洛中旧游”回忆。旧游地点是“午桥”,是当年白居易、刘禹锡、裴度等前贤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旧游事件是“桥上饮”,人物“多是豪英。”

由此可见,词人当年也是十分潇洒的人,时时外出聚会,所交往的也都是出色之人。

“长沟流月去无声。”从侧面来反映午桥宴饮的欢乐美好的氛围。天上皓月当空,桥下流水清澈,朋友们沉浸在岁月静好之中,似乎忘却了时光的流逝。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点明“洛中旧游”的具体时间,诗意再现了“洛中旧游”的美好情景。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亦真亦幻的花影里,坐中豪英推杯换盏,吟诗奏乐,春风沉醉,一夜尽欢,不知斜月西沉,不知黎明将至……

在这里,词人以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头所撒落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优美的画面,将往昔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靖康之难后,宋室南渡,词人也因之开始了流亡生涯,饱受国破家亡的痛苦,历经颠沛流离。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沉郁顿挫的诗句,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的深沉感慨,内容充实,运笔空灵,历来为人称道。

“闲登小阁看新晴。”呼应标题“夜登小阁”,点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着一“闲”字,反映了词人闲散无聊的心态。从洛阳旧游到如今偏寓江南之“闲”,感慨国事的盛衰兴亡;从昔日与英豪交往到如今此身独在之“闲”,感慨个人知交零落;从二十多年的转瞬即逝到夜登小阁之“闲”,感慨时光飞逝而功业无成。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古今多少事”五字中,昔时相聚的“豪英”和后来遭遇的“堪惊”,都得以包容。在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人生遭际之后,词人真的看开了——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是让打渔的人编作歌曲,在夜半三更里唱唱罢了。这里,词人将国破家亡的沉重悲愤转化为一种旷达之情,韵味深远绵长。

标签:陈与义,此身,临江仙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rticle/145781.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