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毒素由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产生的外毒素。
它是一种单一多肽,分子量为62000,等电点pH值4.1。
含有两个与有14个氨基酸的环相结合的双硫桥,分子具有毒性及产生特定免疫力的特征。
生物导弹(定向药物)中常用来作为杀伤肿瘤细胞的因子。
白喉毒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是因为,它可作用于EF-Ts,使得蛋白质延长受阻。它由β-棒状杆菌噬菌体毒素基因编码,因此未被噬菌体侵袭的白喉杆菌不能产生白喉毒素,只有在噬菌体侵袭后,基因转导入细菌,才能编码产生白喉毒素。
完整的白喉毒素是一条大量含精氨酸的多肽链,经蛋白酶水解后,分为A和B两个片段,其中A片段具有酶活性,是主要致病因子,B片段能够介导A片段进入细胞内。白喉毒素是具有强烈的细胞毒作用,能抑制敏感细胞正常合成蛋白质,从而破坏细胞的正常生理机能,引起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白喉毒素可导致生物神经脱髓鞘。
白喉毒素感染的潜伏期长短取决于感染的剂量。
白喉毒素感染的早期,雪旺细胞胞浆增殖,郎飞氏结处的髓鞘终末从轴膜上脱落,结间隙加宽,旁髓鞘断裂。
随后,更多的髓鞘断裂,郎飞结间距加大。
降解的髓鞘被巨噬细胞移除。
白喉毒素具有抑制蛋白质合成的作用,通过抑制移位反应,主要抑制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合成。
还可,严重时构成“虎斑心”。
白喉棒状杆菌(C.diphtheriae),俗称白喉杆菌,是白喉的病原菌。
白喉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咽喉部出现灰白色的假膜。
该菌能产生强烈外毒素,进入血液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亚碲酸钾培养基能使其菌落呈黑色
一、形态特征
编辑菌体为细长弯曲的杆菌,粗细不一,常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故名为棒状杆菌。
直径为0.3~0.8μm,排列不规则,呈栅栏状、V字形或L字形;无荚膜,无鞭毛,不产生芽孢;革兰染色呈阳性,用美蓝或奈瑟染色后,菌体两端或一端可见着色较深的异染颗粒,有鉴定意义。
二、致病
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索状因子、K抗原。
所致疾病白喉棒状杆菌最常侵犯的部位是咽、喉、气管和鼻腔粘膜,也可侵犯眼结膜、阴道等处黏膜,甚至皮肤创口。
根据主要病变部位,临床上有咽白喉、鼻白喉、气管白喉之分。
三、抵抗与免疫
抵抗力白喉棒状杆菌对湿热较敏感,100°C1min或58°C10min即可被杀死;对一般消毒剂敏感,1%苯酚,3%来苏儿10min均可被杀死;对青霉素及红霉素敏感。
免疫性白喉的免疫主要依靠抗毒素的中和作用;白喉病后、隐性感染及预防接种均可产生白喉抗菌毒素而获得免疫力;抗毒素的作用是阻止白喉毒素B链与易感细胞结合,使A链不能进入细胞内发挥毒性作用。
一、临床表现
白喉可分为四种类型,其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咽白喉、喉白喉、鼻白喉和其他部位的白喉。
成人和年长儿童以咽白喉居多,其他类型的白喉较多见于幼儿。
1.咽白喉
(1)轻型发热和全身症状轻微,扁桃体稍红肿,其上有点状或小片状假膜,数日后症状可自然消失。
(2)一般型逐渐起病,有乏力、胃纳差、恶心、呕吐、头痛、轻至中等度发热和咽痛等症状。
扁桃体中度红肿,其上可见乳白色或灰白色大片假膜,但范围仍不超出扁桃体。假膜开始较薄,不易剥去,若用力拭去,可引起小量出血,并在24小时内又形成新的假膜。
(3)严重型扁桃体和咽部水肿、充血明显。假膜在12~24小时内蔓延成大片。除扁桃体外,还波及腭弓、上腭、悬雍垂、咽后壁和鼻咽部,甚至延及口腔黏膜。
口腔有腐臭味,颈淋巴结肿大,颈部肿大如“牛颈”。
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可有高热或体温不升、烦躁不安、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呕吐、脉细速、血压下降,或有心脏扩大、心律失常,亦有出血等危重症状。
2.喉及气管支气管白喉大多由咽白喉扩散至喉部所致,亦可为原发性。多见于1~5岁小儿。起病较缓,伴发热,咳嗽呈“空空”声,声音嘶哑,甚至失音。
同时由于喉部有假膜、水肿和痉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症状,吸气时可有蝉鸣音,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
喉镜检查可见喉部红肿和假膜。假膜有时可伸展至气管和支气管、细支气管。
3.鼻白喉少见。指前鼻部白喉而言。鼻白喉可单独存在,或与喉白喉、咽白喉同时存在。多见于婴幼儿。病变范围小,全身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浆液血性鼻涕,以后转为厚脓涕,有时可伴鼻衄,常为单侧性。
鼻孔周围皮肤发红、糜烂及结痂,鼻前庭或中隔上可见白色假膜。
4.其他部位白喉
(1)皮肤或伤口白喉 不多见,系由皮肤或黏膜直接或间接感染而得。本型症状虽不重且易于传播。
(2)其他 外阴、脐、食管、中耳、眼结膜等处偶尔可发生白喉。局部有炎症和假膜,常伴继发感染。全身症状轻。
二、检查
1.血象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0.80左右)。
2.细菌学检查
(1)咽、鼻黏膜拭子涂片 奈瑟或庞氏染色镜检,找到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
(2)荧光抗体染色检查 阳性。
(3)细菌培养 鼻咽拭子或患处取材培养生长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
三、诊断
1.流行病学秋冬或早春季节,当地有本病流行或散发;或患者于病前l周内有与白喉患者接触史。
2.咽白喉
(1)局限型
①轻、中度发热,伴有乏力、精神不振、厌食。
②咽痛,流涎,咽部轻至中度充血。扁桃体红肿。
③在扁桃体表面或咽峡部有点状或片状灰白色假膜,不易剥离,强行撕下则基底表面渗血。
④颌下淋巴结肿大、微痛。
(2)播散型全身中毒症状较重,假膜广泛,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易并发心肌损害。
(3)中毒型发病较急,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假膜广泛,且常因出血而呈黑红色;咽部组织肿胀坏死;颈淋巴结肿大及周围软组织水肿;有出血倾向,可发生循环衰竭。
3.鼻白喉流浆液血性鼻涕,鼻黏膜有假膜,鼻孔外周及上唇常出现浅溃疡。
4.喉白喉有发热、干咳、声音嘶哑、吸气性呼吸困难及喉梗阻等表现。
一、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和减少活动,一般不少于3周。要注意口腔和鼻部卫生。
2.抗生素治疗常选用青霉素,需7~10天,用至症状消失和白喉杆菌培养阴转为止。
对青霉素过敏者或应用青霉素1周后培养仍是阳性者,可改用红霉素,分四次口服或静脉给药,疗程同上。
3.抗毒素治疗抗毒素可以中和游离的毒素,但不能中和已结合的毒素。在病程初期3日应用者效果较好,以后疗效即显著降低。剂量决定于假膜的范围、部位及治疗的早晚。
4.心肌炎的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烦躁者给以镇静剂。可用泼尼松口服,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
严重患者可用三磷酸腺苷(ATP)和辅酶A50U治疗。
5.神经麻痹的治疗吞咽困难者用鼻饲。
6.喉梗阻的治疗对轻度喉梗阻者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随时准备做气管切开。
呼吸困难较重,出现三凹征时,应立即进行气管切开,并在切开处钳取假膜,或滴入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以溶解假膜。
7.白喉带菌者的处理先做白喉杆菌毒力试验,阳性者隔离,并用青霉素或红霉素治疗,不必用抗毒素。培养连续3次阴性后解除隔离。对顽固带菌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
白喉恢复期带菌者如需做扁桃体摘除,必须在痊愈后3个月,且心脏完全正常时进行。
二、预防
3、4、5月龄婴儿,每月接受百、白、破三联疫苗一针,共3针为初免。1岁半至2岁时再加强1针。
7岁和15岁时各接种精制白喉、破伤风二联类毒素一次,以加强对白喉的免疫持久性,保护大儿童和成年人不患白喉。必要时成人也应加强免疫。
白喉患者应及时隔离和积极治疗,隔离至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鼻咽或其他病灶的培养连续二次阴性为止,解除隔离不宜早于治疗后7天。
病人的分泌物和用具须严格消毒,呼吸道的分泌物用双倍量的5%煤酚皂(来苏)或石炭酸处理一小时,污染的衣服和用具煮沸15分钟,不能煮沸者用5%煤酚皂或石炭酸浸泡1小时,病人离开后室内应以上述消毒液喷雾消毒,然后打扫。
集体儿童和成人机构内的接触者应留察7天,并作鼻咽拭子培养和白喉杆菌毒素试验。成年人密切接触者也应作这些检查。
①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应隔离观察,并用青霉素治疗,一旦出现症状即用抗毒素。
②培养阳性、毒素试验均阳性者作为白喉病例处理。
③培养和毒素试验均阴性者可解除留察。
④培养阴性、毒素试验阳性者,应即给予预防接种。
标签:白喉毒素,预防,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