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以修身为核心,同时指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主要方法。强调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内省,而且还要同外物相接,穷究物理而获得知识,培养道德品性,完善人格。今天摘录《大学》三句话,与您一起品味其中蕴含的深意。
1.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而天下的万事万物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原理,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彻底地弄清楚这些原理,所以才显得我们所得知的知识有限。
格物致知——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而获得想要了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对某本书的查阅获得知识。这样的认识论具有实践意义,彻底打破了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宋朝以后,“格物致知”成为中国哲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该理论被重新定义,同时被简化为“格致”。
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格物致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简而言之,所谓的“格物致知”,就是倡导实践,强调用实际行动去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的道理。
2.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使自己意念真诚,就是教育我们不能自欺欺人。
要想做到真诚,最重要的事情同时也是对人最大的考验便是“慎其独”,即个人独处时能够做到小心而谨慎。
简而言之,就是在人前人后能够一个样,人前表现得真诚,人后也能真诚相待,所有的事情都发自肺腑,出自真心,真实无欺。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的事情,终归会有东窗事发的一天。
真诚待人处事,时刻审慎自身言行,才能活得坦荡潇洒,一身轻松。
3.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正心,是继诚意之后,自身修养的更上一层阶梯。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只有诚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诚意很容易被喜、怒、哀、乐、惧等情绪所支配,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
所以,“诚其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正其心”,也就是要学会端正自己的心思,驾驭自己的感情,以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样才能集中精神,修养自身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能对立,要做到相互融合。有人曾说过: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中必备的感情因素。但是,一旦我们自察不及时,任凭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失去端正的心态。
在正心的同时,我们不应完全摒弃自己的情感,也不需要绝对禁欲。只要学会用理智来支配、驾驭自己的感情,使自己的心思不被情感所控制,就能做到情理和谐地修养自身的心性。
标签:格物致知,修身,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