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惑,并提出了走出困惑的具体对策。
一、当前新课程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效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素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
1. 转变了教师观念和角色换位。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逐步树立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要积极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角色的换位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的传授者逐步转向现代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探索知识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实现了师生之间关系和谐、民主、平等地位。
2. 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的教学研究更加活跃,教师在进行常规教研活动以外,又进行了更多的尝试,使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设计的能力、评价与总结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改变了学生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习的责任感;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寻求不同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当前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困惑
新课程改革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同,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困惑。
困惑一:教育观念难更新
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同,以及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导致在社会和一些家长、教师中仍存在一些观念问题,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1. 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由于受多年应试教育、升学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社会和一些家长仍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如何关键在于升学率上,而不关心学校采取什么途径或其他方法进行教学,导致学校为了生存,只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不得不采取一些极端的短平快的方法,以确保升学率,确保生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持续、健康、快速推进。
2. 教师缺乏自主性的反省、观念的更新。 一些教师仅仅把新课程改革停留在口头上,行动上仍然是老一套,甚至对新课程改革抱以怨恨和抵触,在课堂上几乎没有体现出新的课程理念。一些教师对于教育部门组织的新课程改革培训看成是包袱,能推则推。尤其是一些老教师存在“40以后不学艺”、“新课改是年轻人的事”、“晋了高级万事大吉”、“快退休了,过一天是一天”的想法,舍不得放弃自以为很高效的教学方法,舍不得将时间放给学生,忽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引导,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种消极被动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困惑二:教师素质跟不上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但由于一些教师受学识、观念、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因素影响,其自身素质已不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严重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1. 一些教师在心理上存在焦虑感。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以“师道尊严”、“威信教学”为本质特征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单向性的“我主你客”、“我说你听”式的服从关系,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以民主、平等、和谐为特征的师生关系。面对这些变化,一些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难于适应改革的要求,遂有“跟不上形势之感”,并由此产生无助感、焦虑感。
2. 教师培训不到位。 一些学校由于受两人一个教学班,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以及学校缺少培训经费和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师资培训不到位、校本培训停留在低水平的集中学习材料,从而影响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与专业理论知识的完善,影响了对新课程改革的把握。
3. 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 一些学校由于受硬件的限制,教师在自学自研时,存在在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困惑三:课堂教学难组织
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仍然是采取老一套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
1. 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课堂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从实际中、活动中、游戏中引入教学知识,同时也倡导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感受知识的获得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尽量让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时,教师总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上很热闹,人人参与,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但教师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能中途截断,这样就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导致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2. 学生人数过多影响了课堂活动的有效进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过程性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去亲身参与教学活动。在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由于受到规模办学的影响,大部分学校学生人数超过了班级的额定人数,导致教师无法成功扮演好他的角色,尤其是难以扮演好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无法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给新课程改革实施带来了一定困难。
三、进一步推动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对策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现就如何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提出以下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教育观念。只有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带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
1. 充分认识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近年来,国家已把新课程改革鲜明地提到了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关键位置上。为此,我们一定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高度,从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新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树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育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一方面,要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扬长避短,因材施教,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不同层次的人才。同时,要努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等,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
3. 教师要转变角色。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上。一是教师要充当知识的呈现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要尊重学生,诱导学生内在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独立性。二是教师要充当对话的提问者、疑问的激发者。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要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促进者。三是教师要充当课堂的管理者、合作者。在课题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朋友关系。
(二)重视教师培训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做好教师培训工作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基础。
1. 加大培训力度。 要坚持“教学研结合”与“教学做合一”的培训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培训。一是邀请有关专家或名师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要对新课程教材进行详细解析,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理论引领,使教师尽可能多的接受新理念。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参与式互动培训。对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要积极探索采取沙龙教研等方式,由教师自发组织研讨,从理论的视角审视实践的行为,寻找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三是组织观摩培训。要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方式观摩优质课、名师示范课以及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并组织教师对观摩课进行研讨,寻找差距,提出自我改进和提高的措施。
2. 强化校本培训。 要通过组织课题带动、集中培训、集体备课、师徒结对、案例分析、校际交流等活动方式开展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加强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互相学习、共享经验、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以提升教师自身素质,真正把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位教师具体的教学行动上。
3. 加强教学硬件建设。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而这些转变顺利实现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需要有现代化教学硬件做支撑。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要不断加大在教学设备设施、图书资料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教学硬件“跟不上”的问题,为新课程改革实施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要途径。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把先进的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促进学生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促进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2. 充分利用导入语。 导入语不仅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确定好教学的逻辑顺序,而且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正如特级教师于漪同志所说的“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该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堂课的导入语,把它与教材的重点、难点等因素联系起来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开场白中迅速定向,进入对教材重点的探求。另外,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叙述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增长学生的智慧,从而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使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新课,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 注重情境创设。 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根据课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段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使学生主动地融入问题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一场教育理念、制度与管理、教师专业发展、教学体系、学校资源利用与开发、学校文化建设的整体变革。这需要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钻研新课程改革理论,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得与失;需要我们对新课程改革进程的推进要有足够的耐性;需要我们付出扎扎实实的努力。
标签:浅析,新课程,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