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在正常的人体内可以随着时间而慢慢的显现出来,又或者它会出现在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得身上。通常它会出现在身体的背部,颈部,有是面部也会有。它生长的非常缓慢,所以导致人们常常会误认为那就是一颗再也不能普通的痣而已。
那么什么样的痣才可以叫色素痣呢?
一、色素痣,简称色痣或黑痣,是皮肤最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由含有色素的痣细胞所构成。痣细胞是类似表皮细胞的多角形或卵圆形细胞,细胞内含有黑色素颗粒,细胞颜色的深度取决于所含黑素颗粒的多少。
痣细胞的胞浆淡染,核呈卵圆形。关于痣细胞的起源,尚无定论,或认为源于表皮的黑色素细胞,或认为源于胚胎期间神经嵴的前体细胞,以后逐渐移行至皮肤的表面发展而成,即为触觉神经末梢的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神经瘤。
二、色素痣按病理检查可基本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三类。
1、交界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主要位于皮肤的表皮和真皮交界位置,故名交界痣。临床表现为痣平坦或稍高出皮面,边缘境界不甚清晰,表面光滑无毛发。
一般可见身体任何部位,但好发于手掌、足趾或移行上皮部位。多见于儿童和青年,成年少见,可能因交界痣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向混合痣和皮内痣转变之故。交界痣的痣细胞具有增生活跃的特性,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2、皮内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都聚集在真皮层内。临床特点为平坦或高出皮面,常生有毛发,为最常见于成年人的色素痣。
皮内痣无交界活力,不发生恶变,故一般认为色素痣生有毛发且颜色均匀而较深,边缘境界清楚者,为性质稳定的标志。
3、混合痣 痣细胞和痣细胞巢既见于表皮深层亦见于真皮层内。可能系正处于由交界痣向皮内痣演变过程中的表现,因此可认为是过渡型。
临床特点为多见色素痣的中心部位呈隆出皮面的斑块,常生有毛发为皮内痣成分,其四周绕以平滑而色素呈弥漫分布的晕,是交界痣成分,混合痣因存在交界活力,有发生恶变的可能。
三、巨痣Greeley认为,位于躯干、肢体者,其面积超过900c㎡者为巨痣。作者认为,巨痣的标准应因年龄、部位等而异。如颜面等特定部位的色素痣,面积虽不足以上标准,但手术切除后创面不能直接缝合者,也可视为巨痣。
而婴幼儿亦无法用此标准恒量。
巨痣于出生时即已存在,常见多部位侵犯,表面往往高低不平,粗糙肥厚,并常见生有毛发。巨病的病理性质属于混合痣或皮内痣,因此也有转变为恶性黑瘤的可能。
四、蓝痣多表现为瓦青、深蓝,也或为棕褐色的丘疹样或小节结样的孤立病变。分一般型和细胞型两类。一般型面积较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表面光滑质韧;
而细胞型表面粗糙且面积常较大,多见于女性。
病理检查一般型蓝痣,在真皮的中、下层可见长扁的黑素细胞,而细胞型则还有较大的圆形或梭形细胞岛,具有形状不同的胞核,病变可深及皮下脂肪层。细胞型蓝痣可以发生恶变,但极少见。
五、太田痣1938年,日本太田首先报道的一种波及巩膜及同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灰蓝色斑,亦称为眼上腭部褐青色痣。
此痣多发于一侧颜面呈斑块状,约2/3患者同侧巩膜蓝染,约1/2患者出生时即已存在,其余患者出现在10岁后。
病理见黑素细胞散在于真皮胶原纤维之间,有些深部组织如眼眶骨膜也可有黑素细胞浸润。
六、疣状痣呈淡褐、棕褐或污黑色。
丘疹样、乳头样或疣状病变。表层角化过度,常局限于身体一侧,多于出生时即已存在或在儿童时期内出现。
组织学检查,表皮有显著的过度角化现象,棘细胞层不规则且肥厚而有乳头状变化,基底细胞层的黑素往往增多,无痣细胞或炎性细胞浸润。
虽然人们常常会忽视这一现象的产生,但是它毕竟是一种疾病。
所以为了不让我们的身体上出现任何的瑕疵,我们也必须的去了解色素痣是怎样的一种疾病?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有益的事。
标签:色素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