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肝硬化结节

肝硬化结节

2023-07-18 10:12:26 编辑:join 浏览量:601

肝硬化结节

1肝硬化结节是如何产生的

(1)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结节性肝硬化。

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结节性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致肝细胞损害,发生脂肪变性、坏死、肝脏纤维化,严重者发生结节性肝硬化。

(3)胆汁淤积:长期慢性胆汁淤积,导致肝细胞炎症及胆小管反应,甚至出现坏死。

(4)淤血因素:长期反复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及肝静脉阻塞可引起肝脏淤血,使肝细胞缺氧而坏死、变性,终致结节性肝硬化。

(5)药物性或化学毒物因素: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双醋酚汀、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导致药物性肝炎,最后发展为结节性肝硬化。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发展为结节性肝硬化。

(6)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

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以上情况与遗传代谢缺陷有关,均可导致结节性肝硬化。

2肝硬化结节是怎么回事

结节性肝硬化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其相关特征为:

1、小结节性肝硬化:结节大小比较均匀,一般在3~5mm,最大不超过1cm,纤维隔较细,假小叶大小一致。

此型肝硬化最多见。

2、大结节性硬化:结节较粗大,且大小不均,直径一般在1~3cm,以大结节为主,最大直径可达3~5cm,结节由多个小叶构成,纤维隔宽窄不

一,一般较宽,假小叶大小不等。

此型肝硬化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为上述二型的混合型,大结节和小结节比例大致相等。

此型肝硬化亦甚多见。

4、完全分隔性肝硬化:又称为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其特点为纤维增生显着,向小叶内延伸,但肝小叶并不完全被分隔,纤维组织可包绕多个肝小叶,形成较大的多小叶结节,结节内再生不明显。

此型的病因在我国主要为血吸虫病。

研究发现,大结节型肝硬化达58。

8%,以大结节为主的混合型占12。

2%,小结节型占9。

2%,小结节为主的混合型6。

7%,大小结节相等的混合型12。

2%。

但我国仍以小结节性肝硬化多见。

3肝硬化结节需要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在脾功能亢进时,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常在4.0×109/L(4000)以下,血小板多在50×109/L(50000)以下,多数病例呈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例可为大细胞性贫血。

2. 腹腔镜检查:是诊断结节性肝硬化的可靠方法之

一,可直接观察肝表面,典型者可见肝表面结节状,腹壁静脉曲张及脾大。

3.腹水常规检查:腹水为漏出液,密度1.018以下,李氏反应阴性,细胞数100/mm3以下,蛋白定量少于25g/L。

4.超声波检查:肝硬化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超声显示均匀的,弥漫的密集点状回声,晚期回声增强,肝体积可能缩小,如有门静脉高压存在,则门静脉增宽,脾脏增厚。

5.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用此法可以确定诊断,同时可了解结节性肝硬化的组织学类型及肝细胞受损和结缔组织形成的程度,但如果取材过少,可有假阴性,目前多采用快速穿刺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而安全。

6. 尿检查有黄疸时,尿胆红素/尿胆原阳性。

4如何区分肝硬化的严重性

一是看有无并发症。

如果仅有轻度乏力、食欲减退或腹胀症状,ALT和AST可异常,但尚无明显肝功能失代偿表现。

可有门静脉高压症,如脾功能亢进及轻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但没有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二是看肝功能能情况。

如果患者肝功基本正常,无明显黄疽,白蛋白正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正常,血常规仅有轻度异常,表示肝硬化处于静止期,病情相对稳定稳地。

医学上称之为“静止期肝硬化”,病情相对较轻。

如果肝功异常,白蛋白低,凝血酶原活动度较低,胆红素显著升高,提示病情较重。

三是看通过B超或CT等看肝脏形态判断硬化程度。

如果影像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肝表面明显凹凸不平,锯齿状或波浪状,肝边缘变钝,肝实质回声不均、增强,呈结节状,门静脉和脾门静脉内径增宽,肝静脉变细,扭曲,粗细不均,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

提示硬化严重。

5肝硬化结节是否会癌变

结节性肝硬化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引起肝脏弥漫性损害。

临床上早期由于肝脏功能代偿较强,可无明显症状;后期则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并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感染、癌变等严重并发症。

结节性肝硬化是由于正常肝组织间质的胶原(I和Ⅲ型)主要分布在门管区和中央静脉周围。

肝硬化时I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多并沉着于小叶各处。

随着窦状隙内胶原蛋白的不断沉积,内皮细胞窗孔明显减少,使肝窦逐渐演变为毛细血管,导致血液与肝细胞间物质交换障碍。

肝硬化和肝癌关系令人瞩目,推测其机理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继而发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从而对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敏感,在小剂量刺激下导致癌变。

据资料分析,肝癌和肝硬化合并率为84。6%,显示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结节性肝硬化或者其他肝硬化都有发展到肝癌的可能性,但真正发展到肝癌的还是少数。

因此由此可见,肝硬化结节是有可能会发生癌变的,因此,肝硬化结节患者要及时治疗,及时控制好病情,防止病情恶化,增加治疗的难度。

标签:肝硬化,结节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65518.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