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近视的孩子越来越多,各种视觉康复机构也应运而生:针灸、理疗、训练、按摩……
据说可以提高视力并且控制近视?
基于传统认知,在眼睛的屈光系统没有做任何改变的情况下,视力应该是不变的?但另一方面,确实发现有些孩子经过训练,裸眼视力有提升!
这点曾让很多专业人士迷惑,似乎无法用现有的知识解释,又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弄虚作假,那到底视觉训练是否可以提高患者的裸眼视力呢?
在这里,我可以公正而明确的告诉大家:恰当的视觉训练确实可以提高裸眼视力!那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这种视觉训练又有什么特别呢?
广义的视觉训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视觉功能训练,包括光刷、红闪、后像,还有集合、发散、调节等与双眼视有关的训练,这一类训练大家比较熟悉。
而第二类是视觉知觉训练,这类训练侧重于大脑高级中枢的整合和代偿,有着大脑皮层“神秘力量”的唤醒和代偿效果,国内鲜有研究。
然而,最近我们也发现两者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比如双眼同时视及立体视觉训练对单眼弱视尤其是顽固性弱视有明显帮助,说明大脑皮层高级中枢对视力的辨识也有积极作用。
人的视觉信息包括形觉、色觉、运动觉和深度觉四大类,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枕叶初级视觉中枢(v1),然后兵分两路,一支向上通过v2,v6,v5达到后顶叶皮质,我们称之为背侧流,它和运动及物体位置表述有关,控制眼睛和手臂,尤其是引导扫视和追踪,也叫"Where Pathway" or "HowPathway"。
另外一支向下通过v2, v4 达到颞下皮层,我们称之为腹侧流,负责“识别”和“物体表述”,和长期记忆存储相连,也叫“What Pathway”。
大家最为关注的视力,其实只是人类视觉功能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只是“高对比度下的中心静态形觉功能”,而它的信息处理是和其他功能密不可分的,有很多因素可以影响到视力的表象。
视力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不仅和屈光不正的度数有关,不仅反映照(yan)相(di)机照出来的图片清晰度,好像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貌似和传输到电(da)脑以后的后期合成有关?
其实早在1998年,Mon-Williams就首次提出“Blur adaptation”(模煳适应)的概念,广义上应该属于感受器适应的一种,比如冷适应、热适应(还记得那一冷一热汗毛竖起的酸爽吗?
)、明适应、暗适应(想想从电影院刚出来时快被亮瞎了的感觉)、触觉适应、压力适应甚至审美疲劳都可以和感受器适应扯上关系,每一种感受器适应的背后肯定存在生物学改变,但归根结底就是生物电兴奋性和阈值有变化~
讲到这里,希望各位读者明白两件事:
1、视力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测量结果,不仅和眼睛的屈光状态(近视、远视、散光)有关,还和其他很多因素有关。
其中模煳适应是可以明显影响视力结果的。
2、模煳适应可以通过适当训练诱导快速发生,可以迅速提升裸眼视力。
标签:视力,视觉,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