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脾虚泄泻带下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痰饮咳嗽
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心悸、失眠等症
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抗癌
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小便不利水肿等症
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术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术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术等同用。
2赤茯苓的食用方法
(一)开胃汤。茯苓15克,淮山药12克,谷麦芽各30克,鲜、干鸭胗各1个,煮汤饮服。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
(二)茯苓薏米粥。茯苓、薏米各25克,陈皮5克,粳米适量,煮粥食。治小儿脾虚泄泻,小便不利。
(三)茯苓薏米饼。茯苓、薏米、白面粉各30克,白糖适量,研成细末和匀压成饼,蒸熟。适合小儿食用,有和脾胃之效。
(四)茯苓陈皮姜汁茶。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5(五)茯苓栗子粥:茯苓15g,栗子25g,大枣10个,粳米100g。
加水先煮栗子、大枣、粳米;茯苓研末,待米半熟时徐徐加入,搅匀,煮至栗子熟透。可加糖调味食。
本方用茯苓补脾利湿,栗子补脾止泻,大枣益脾胃。
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便溏腹泻。
3赤茯苓的药用价值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肺癌 茯苓、麦冬、川贝各15克,紫河车、熟地、生地、泽泻、猪苓、紫贝齿、首乌、龙骨各12克,当归、白芍、女贞子、白术、丁香、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阿胶(烊兑)、玳瑁末、芦荟各9克,砂仁、人参各6克,朱砂、琥珀、甘草各3克,牡蛎、禹余粮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
连服1周后,接服下方:半枝莲、忽木各30克 水煎服,日1剂。连服1周后,又换服上方。如此交流换服,至痰喘、胸痛等基本症状缓解,X线复查阴影消失。胃癌 茯苓、龙葵、半枝莲各15克,红参、白术、黄芪各9克,诃子肉6克,干姜、丁香、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日1剂。能使面浮足肿、腹胀便溏等症状逐渐改善,饮食好转。食管癌 茯苓45克,赭石。
(2)利水化饮,用于水湿痰饮:治水湿潴留 茯苓30克,白术15克,猪苓、大腹皮、木瓜各12克,槟榔、苏梗、泽泻、桑白皮、陈皮各9克,人参、炙甘草各3克 水煎服。
脾虚不化、茯苓、党参、白术各60克,神曲、麦芽、山楂、山药、砂仁、陈皮、肉豆蔻霜各30克,木香、黄连、甘草各22克,共研细末,水泛为健脾丸,每服9克,日2服,温开水送。
心神失养 茯苓9克,酸枣仁15克,知母6克,川芎4.5克,甘草3克 水煎服,为酸枣仁汤。亦宜于虚烦不眠、心悸眩晕等症。
4赤茯苓的适用人群
1. 适宜小便不利、脾虚食少、大便泄泻、水肿涨满、癌症、肝病、糖尿病患者。
2. 阴虚而无湿热、虚寒精滑、气虚下陷者慎服。
茯苓食疗作用: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气微性和,可升可降。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呕吐,泄泻,心悸不安,失眠健忘,遗精白浊。
茯苓食物相克:茯苓恶白敛,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米醋。
茯苓做法指导:
1.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
2. 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等同用。
3. 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山药等配伍。
4. 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同用。
5.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6. 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5赤茯苓的鉴别方法
茯苓常见者为其菌核体。多为不规则的块状,球形、扁形、长圆形或长椭圆形等,大小不一,小者如拳,大者直径达20~30厘米,或更大。表皮淡灰棕色或黑褐色,呈瘤状皱缩,内部白色稍带粉红,由无数菌丝组成。子实体伞形,直径0.5~2毫米,口缘稍有齿;有性世代不易见到,蜂窝状,通常附菌核的外皮而生,初白色,后逐渐转变为淡棕色,孔作多角形,担子棒状,担孢子椭圆形至圆柱形,稍屈曲,一端尖,平滑,无色。有特殊臭气。寄生于松科植物赤松或马尾松等树根上,深入地下20~30厘米。
性状鉴别
药材: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
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
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
茯苓皮: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状大小不一。
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内面白色或淡棕色。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饮片:白茯苓:为不规则的片块,长1-2cm;表面白色至类白色,略粗糙或平坦。质坚硬。气微,味淡。
赤茯苓:形同白茯苓。表面淡棕红色至棕褐色。
茯苓皮:为不规则形的片块,长约至4cm。
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粗糙,具不规则皱纹及疣状突起。内表面类白色至淡棕色,质柔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微涩。
标签:茯苓,功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