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百科问答>经典能否延续?微软IO1.1/X3/4500横评

经典能否延续?微软IO1.1/X3/4500横评

2023-06-19 07:25:22 编辑:join 浏览量:584

经典能否延续?微软IO1.1/X3/4500横评

IO1.1已经成为CS玩家心中的永世经典,同IE3.0、WMO共同在鼠标发展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近十年的时间过去了,随着大屏幕显示器的普及,IO1.1的400DPI,令很多玩家感觉难以胜任日常操作需求。微软硬件当然也推出了一些升级版的产品,尽管名称上没有注明,但是玩家看到他们的第一眼时,就会想起经典的IO1.1来,比如赛威X3和舒适蓝影4500,那么作为大家公认的最像IO1.1接班人的它们,能否达到IO1.1的水平哪?让我们一起来看此次IO1.1/X3/4500横评。

[中关村在线键鼠频道] 电脑,对于很多人来说天天接触,并不陌生。除了日常工作以外,更多的人的电脑是用来娱乐和游戏的。说到游戏,就不得不说电子竞技;而说电子竞技,大家的第一反应几乎都会想到CS;提到CS,就不得不提到一款经典的鼠标:微软光学红光鲨(俗称IO1.1)。随着CS在国内的推广普及,IO1.1同兄长IE3.0(微软光学银光鲨)及弟弟WMO(微软光学极动鲨)一起成为微软的三大经典鼠标,在历届世界大赛CS项目中共同撑起大半边天。

IO1.1在CS上的表现几近完美,尽管只有400DPI,但是还是颇受玩家好评,以至于能在诞生十年之后,销量依旧可观,这几乎是除了IE3.0和WMO以外任何鼠标都无法比肩的。作为一款本来针对中端商务应用的产品,IO1.1的成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本次横评的三位主角IO1.1/X3/4500 当然,微软硬件是不会止步于IO1.1的成功,在IO1.1之后,微软曾推出了1000DPI专为游戏设计的暴雷鲨6000,尽管延续了微软硬件一惯扎实沉稳的做工,但是因为采用了当时并不成熟的A6000激光传感器。兼容性差,丢帧等问题层出不穷,导致了微软硬件继IE4.0以后的又一次失败。

接连两次的失败,令微软在游戏鼠标研发之路上变得谨言慎行起来。直到2009年,才推出了微软的第二款对称式游戏鼠标“SideWinderX3”。而在今年年初,微软硬件推出的又一款针对商务办公,采用微软自家研发的“蓝影”光学引擎的力作“舒适蓝影4500”又让我们看到了IO1.1的身影。IO1.1、SideWinderX3、及舒适蓝影4500三款鼠标同属微软出品,同样的对称式设计,但是不同的光学引擎及造型做工,又让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到底有那些不同,到底谁更强,今天我们就来揭示给大家。

首先来说的就是价格,微软IO1.1因为上市时间长达近十年,销量巨大,经过数次调价后,现在市面上的黑色战队包的价格基本稳定在140元左右。SideWinderX3的价格则因为上市时间较短,并且采用的是安华高的A6010激光引擎而非自家的光学引擎,所以价格略高,基本在240元左右。而新上市的微软舒适蓝影4500的价格则极具杀伤力,市场价格基本在150元左右。

人要一张脸,货卖一层皮。包装也是吸引眼球的手法之一。现在市面上仅存的黑色战队包IO1.1,采用5只一大盒包装。单只只采用最简单的塑料袋包装,附件仅有一只USB转PS2接口,相比同品牌产品算是寒酸的了。不过相比于当年399元的上市价,现在仅140元的战队包,也是可以接受了。

包装极为简便的微软IO1.1黑色战队包 微软SideWinderX3则延习了微软一贯的红色基调和SideWinder系列的包装风格,可以说是极其醒目。

红色醒目的SideWinderX3鼠标包装 舒适蓝影4500则采用了微软硬件最近的商务鼠标包装,以红色为主,灰色为辅的包装。可以在不打开包装的情况下直接感受鼠标的握持感,相比于SideWinderX3包装设计更为贴心(SideWinderX3尽管鼠标也露在外面,但是四周的边框有所阻碍)。

红色为主、灰色为辅,简约大气的舒适蓝影4500 基本,做为一只鼠标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手感和性能,下面我们就对这三只鼠标进行一下这方面的对比。

先是外观尺寸,IO1.1三维是126×67×40mm,SideWinderX3是120×69(护翼最宽处,实际不超过65mm)×40mm,舒适蓝影4500是115×68×42mm。三者尺寸不尽相同,握持感上和老大哥IO1.1比较接近是是SideWinderX3。

手握IO1.1 舒适蓝影4500因为比IO1.1短了11mm,为了保证背拱的有效长度,在高度增加2mm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背拱弧线的饱满度。导致手自然贴附于鼠标上表面时,同IO1.1的差别较大,特别对于部分手掌较长的用户来说,手放在上面时有一点抓馒头的感觉。

手握SideWinderX3 而IO1.1和SideWinderX3因为鼠标长度较长,所以背拱弧度相比于舒适蓝影4500来说,较为平直。手放在上面不是像4500那样略有一点“抓“的感觉。而是直接平趴在上面。尤其是IO1.1的尾部宽且平,手放在上面感觉很舒展。而X3尾部略比IO1.1饱满一点点。

手握舒适蓝影4500 尽管握持感不尽相同,但是得力于微软硬件的人体工学设计,三款鼠标都保证了使用时舒适性的最大化。当手放在上面的时候,每个手指都有一个合适位置。而对于亚州人来说,舒适蓝影4500不足120mm的长度,会更为合适。

再分别说下各鼠标的特点。IO1.1主体采用大颗粒质感的ABS工程塑料, 触感不错,不过缺点是出汗后比较滑,加上鼠标侧裙部略向外张,导致有时会握不住。手汗大的朋友,最好备一条毛巾。

IO1.1表面材质 鼠标侧键比较宽大,手感细腻。不过有的玩家刚上手的时候常常会误触,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一般就不会了。不过由于采用了侧翻式结构的侧键设计,再加上侧键是靠塑料材质本身的韧性回位,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侧键松垮的现象。

宽大的侧键 IO1.1滚轮采用橡胶材质,上面有极细的横条纹。手感很好,并且不会受手汗影响。滚轮下按干脆清爽(不过IO1.1黑色战队包有个通病,就是滚轮按下一小段距离后才会碰到微动触点,再按下去一段距离才会触发微动,尽管不影响正常使用,但是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是滚轮刚上手时刻度感过于强烈,甚至有种拖拉机过横垅地的感觉。而使用一段时间,会因为滚轮支架凸点磨损导至刻度感变小。

带横向条纹的滚轮 由于采用了国产OMRON白点的微动开关,手感清脆适中,点击手感清晰,这种键感也是通常为大多数玩家所习惯的。由于采用了IntelliEye2.0光学引擎,得益于6000帧/s的刷新率,和超低的静默距离(<3mm),使IO1.1成为第一批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丢帧的鼠标。也因为这个特性,使其成为CS圈中使用最广的鼠标之一。包括大名鼎鼎的Johnny.R和SPAWN,都曾经是IO1.1的用户。

SideWinderX3上壳采用塑料喷漆方案,上壳为细磨砂表面,感觉极其很细腻,和IE3.0的那种喷漆有着很大的区别。侧裙部直接是细磨砂的ABS工程塑料,但是比上壳部分的略粗,不过比IO1.1的细的多了。

由于表面颗粒的改进加上上壳的喷漆,使得SideWinderX3在出汗的时候也不会打滑了。这点改的很好。SideWinderX3的侧键为白色,也是细磨砂表面,颗粒感基本和上壳一致,但是不得不说SideWinderX3的侧键很小,并且极为靠前,仅高出鼠标侧表面0.5MM左右。

笔者手不算小,但是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是绝对够不到左面的侧键。右面的侧键因为表面积小,和侧表面落差过小,正常使用情况下无名指要极其用力才能够触发。SideWinderX3的侧键做成这个样子,其实应该是微软硬件针对玩家反应IO1.1宽大的侧键易导至误触做出的改良方案,可惜矫枉过正了。

SideWinderX3表面材质及小侧键 SideWinderX3滚轮采用的也是IO1.1所采用的橡胶滚轮,不过滚轮表面不是像IO1.1一样的凸形,而是一个平面,上面的条纹也从IO1.1的横向改为纵向了。触感和IO1.1可以说各有千秋,说不上谁更好。不过值得一提的是SideWinderX3的滚轮刻度感这回做的很好,刻度明显但是比IO1.1细腻些,上手感觉良好,不过由于还是同IO1.1一样的光栅结构,恐怕长久使用后无刻度感也不是没可能的。

SideWinderX3的平面纵向条纹滚轮 SideWinderX3的五颗微动都是棕黑色的小方形微动,声音沉闷且回弹力较小,键感和一般鼠标差别明显,较不容易适应。SideWinderX3采用安华高A6010激光引擎,刷新率达到7080帧/s,尽管比IO1.1略高,但是无实质性分体会,A6010激光引擎硬件支持400-800-1600-2000DPI四档变速,和一般鼠标的单键循环式或双键双向式DPI调节不同,SideWinderX3有三个DPI调节键,每个DPI调节键可以锁定一个档位,调节DPI相比同类鼠标方便的多了。静默距离尽管没有IO1.1那么出色,但是也达到了一个较为合适的程度,<5mm。

舒适蓝影4500上壳同SideWinderX3一样采用了磨砂喷漆方案,颜色比SideWinderX3略浅一些,颗粒感比SideWinderX3稍粗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舒适蓝影4500的侧裙部传袭了商务无线蓝影鼠标的磨砂橡胶材质。手感舒适且防滑性能出众。

舒适蓝影表面材质 舒适蓝影4500的侧键也较小,成长条状分部在鼠标两侧。在舒适蓝影4500的身上我们又一次看到微软硬件的改进,这一次侧键的位置极为合理,可以在保持握持姿势不变的情况下轻易的按到左右侧键,较小的按键面积保证了你不想按的时候不会误触。就侧键来说,4500算是完美的了。滚轮依旧是橡胶滚轮,又恢复回IO1.1的凸面形状,不过这回表面没有任何防滑条纹了。

舒适蓝影4500光滑的左右橡胶滚轮 由于采用了左右滚轮,为防止误触,中键触发压力较大,给人感觉很硬。舒适蓝影4500也延袭了商务蓝影无线鼠标的无刻度模式滚轮,不同于IO1.1用久了的那种若有若无的刻度感,而是真真切切的一点刻度感都没用,就仿佛您拨动的是旱冰鞋的轮子一样(当然没有旱冰鞋阻力那么小)。

尤其在开启微软鼠标驱动软件IntelliPoint中的滚轮加速度功能之后,感觉滚轮极难控制,这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喜欢舒适蓝影4500的网友们郁闷至极呀。

舒适蓝影4500的微动采用了和SideWinderX3一样的棕黑色的小方形微动,键感也同SideWinderX3一样的闷,有点小郁闷,习惯OMRON的玩家如果买了的话,得适应阵子时间了。

舒适蓝影4500再次采用了微软硬件自行研制的光学传感器,最新的“蓝影”光学引擎。相比于传统的光学和激光引擎,“蓝影”光学引擎兼容性更好。

采用了微软自主研发的“蓝影光学引擎 舒适蓝影4500拥有1000DPI的分辨率,完全可以支持现在大屏幕的需求。由于是自家研制,所以舒适蓝影4500的其它参数,如刷新率,加速度,最大速度等我们不得而制,但是出色的表现是实际所感受到的,在兼容除透明玻璃以外的日常常见表面的同时保证不会丢帧。

比完了手感,比完了特点,还不得不说一下三款鼠标脚帖的大小及位置,相比于鼠标的手感和硬件参数,这一点是很容易被人所忽视的。三款鼠标中,SideWinderX3的脚贴面积,宽度也是最大的,微软鼠标特有的“稳”的感觉在SideWinderX3的身上表现的极其明显。

SideWinderX3超大宽度的脚贴保证了鼠标的称定性 IO1.1是三只鼠标中唯一一只采用四粒式脚贴设计的鼠标,尽管鼠标脚贴面积较小,但是两粒脚贴之间的间距很宽,使得IO1.1的稳定性也很好,这也是各大电子竞技大赛CS项目中,IO1.1得以频频露面的原因之一。

由于材质的不同,尽管SideWinderX3的脚贴面积比IO1.1大的多,但是实际使用时并没有发现较明显的阻力差异(SideWinderX3采用了新的脚贴材料,硬度较高且偏滑。IO1.1尽管接触面积比SideWinderX3小的多,但是脚贴不如SideWinderX3的滑)。

尽管采用了4料式脚贴,但是IO1.1的稳定性依然出众 三只鼠标中比较特别的是舒适蓝影4500,尽管也是两片大脚帖,但是明显没有SideWinderX3那么宽,同它的底盘对比算是较小的了,而舒适蓝影4500采用了和SideWinderX3脚贴一样的材质,很滑。

尤其是后面那片脚帖,是和前面的脚帖一样宽度的,加上鼠标底盘是前窄后宽的形状,这就导致了舒适蓝影4500移动时的稳定感相比两位前辈来说差了一点,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增加了鼠标的灵活度。如果不是42mm的调度限制了它的灵活性,那么舒适蓝影4500的灵活度基本和公认最灵活的地狱狂蛇有的一拼了。

三者之间稳定性最差却最为灵活的舒适蓝影4500

再来说下鼠标的驱动设置功能,由于三款鼠标全部采用IntelliPoint软件对鼠标进行设置,三款鼠标的实际功能也是大同小异,常见的如“剪切,复制、粘贴”等日常操作当然不在话下,键击、宏录制编辑也一应俱全。

相比于IO1.1,X3多了可调式DPI,舒适蓝影的左右滚轮,总的来说IO1.1的功能算是最少的了,毕竟上市快十年了呀。IO1.1可称得上是鼠标中的廉颇了。

微软IntelliPoint鼠标驱动软功能一览 写在最后:

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这三只鼠标就性能和功能来说,基本都能满足大家的需求。

如果IO1.1的DPI能再高一些适合现在大屏幕的需求(比如在原来的外设设计基础上加上一个“蓝影”光学引擎的心脏)。

如果SideWinderX3不是那两个按不到的侧键和单薄的做工。

如果舒适蓝影4500不是那个无刻度滚轮(个人感觉左右滚轮实际用处并不是太大,而手感却远比SideWinderX3的光栅式滚轮差的多)。

那么它们就都是完美的了。

中关村在线观点:本文通过对微软三款对称式鼠标价格、外包装、外型尺寸、手感、各自特点(材质、芯片、滚轮、微动)、脚贴、驱动等,全方位的进行了对比评测,让广大读者对三款鼠标了如指掌。可以看出微软在听取用户的声音不断的改进这自己的产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鼠标的使用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个人习惯,同一只鼠标在两个人的手中所试到的感觉也可能是不同的。按照自己的需求去选配才会不多花冤枉钱。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鼠标。对称式鼠标拥有着最广的适用人群,希望大家都能找到一款舒适合手的好鼠标。

标签:IO1.1,X3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answer/123766.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