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主义思潮在文学当中的反映,现代主义思潮包含很多方面,绘画、建筑等等都有,文学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而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都属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倾向性有了一些细微变化,为了和之前的文学区分开来,所以就又叫了一个“后现代主义”。
要了解现代主义,就要知其源流发展
现代主义是伴随着资产阶级在西方社会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之后的一种文学思潮,与其之前的各项思潮只不过是资产阶级在社会上话语权的深浅不同,本质并无差别。
现代主义盛行之前,文学上流行的依次为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
古典主义是资本主义刚刚在西方的封建社会里兴起,但势力不大,随时有覆灭之危,所以不得不和封建王权、宗教妥协,赞扬中央集权,强调克制私欲。
但是,古典主义虽然尊重王权,但只是赞扬贤明君主,这是大前提;克制私欲,只是克制那些不重要的或者不合理的欲望,这是本质。
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足以和封建势力相抗衡的时候,浪漫主义就取代了盛行近两个世纪的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配合着资产阶级的社会运动,歌颂英雄,为未来的社会规划蓝图,在人心中种下新社会的美好景象。
但是,随着西方社会里资产阶级的逐渐掌权,之前所规划的蓝图没有出现,反倒是有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社会不公、黑暗等等,所以浪漫主义分化为“积极”和消极两种,并且最终都汇入了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称批判现实主义,主要是揭露社会弊病,抨击社会黑暗,不再像之前浪漫主义那般歌颂英雄,而是注重悲剧的力量。
但是,社会的发展由经济基础所决定,不是文学思潮可以撼动的,现实主义持续批判,至今仍未停止,但有一批作家从中分化了出来。
现代主义和现实主义就像两条相交的直线,交叉点就在于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之后两者因为倾向不同,各自分道扬镳。
现代主义不再过分关注社会的整体面貌,而是关注在社会中挣扎的小人物们内心的活动。
他们不去直接表示社会上的各种问题,而是着重讲述社会上的那些问题给生活在其中的人带来了多大的困扰,使得人性发生了扭曲、变形,甚至出现了幻想、破灭、虚无、荒诞等等特征。
这种描写方式使得读者对于社会弊病的感观更为明显,因为和自身息息相关。
而现代主义不仅仅运用固有文体的内容表达来阐释观念,更是将语言、心理、格式等等要素调动起来,形成了各种流派,甚至一些非常让人难以理解的艺术形式。
现代主义由此分化出后现代主义,既来源于现代主义,又反叛现代主义。但是,现代主义本身就“离经叛道”,后现代主义反叛“现代主义”也是同样的道理,并不能另立山门。
典型的就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但主要流行在文学批评领域里,即如何来看待文学文本的问题。
比如罗兰·巴特等人的作品里就是如此,运用索绪尔“语言学”并将其带入文学文本的分析之中,强行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分割开来,将言语和语言区分开来。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认为文学文本联合起来所表述的内容不能代表文学作品的内容,真正表达含义的是构成这篇作品中一个个字符的排列组合与规律。
这样的内容一般人是理解不了的,也是无需理解的。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是一个大类,包含众多分支
不同于之前的文学思潮,现代主义更像是一个万花筒,没有一个占据主导地位的形式,内部派别林立,互相争锋。
这些流派很多,我们只捡几个比较重要的来说:
首先就是“象征主义”。 这是现代主义思潮里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这一流派反对之前所有文学里那些直白的抒情和表达,认为真正的文学内涵应该隐藏在一系列“意象”之中,通过暗示来传递给读者。
所以大量运用隐喻、象征、暗示、联想等等手法,甚至连语言的“音韵”规律都利用起来。
这样的作品在诗歌当中很常见,比如艾略特的《荒原》。
其次是“意识流”。 “意识流”顾名思义,就是主要描述人的意识流动,借以剖析人的精神世界。
他们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并不能表达人内心的所思所想,所以真正要挖掘读者内心,向其传递信息,就必须要去刻画精神世界,所以里面的时间往往是混乱的。
人们以为过去了很久,但其实只不过是一瞬间而已。比如《尤利西斯》。
再次是“超现实”。 “超现实”的流派发端于“文学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他们把这句话无限拔高,认为文学体现的应该是超越现实的内容,比如梦境、潜意识甚至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一些想法。
他们认为这些内容不受人主观控住,所以是真实可信的抽象现实反映,这才是文学应该表现的内容。
最后还有“荒诞派”。 “荒诞派”的大名随着《等待戈多》的走红而名声大造,这一流派显著的特征就是“荒诞”,让人们不知道在讲述什么东西,仿佛一切都是看不完整的碎片,真实,但无理。
这一流派的人认为,这才是生活的本质,日复一日地进行着这些无意义的事情。
除此之外,现代主义还有一些如 “黑色幽默”、“未来主义”、“魔幻主义”、“存在主义” 等等流派,其内部的杂乱是之前的文学思潮中所没有的。
如今的一些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多是歧路,没有实际价值
现代主义也好,后现代主义也好,这样的作品再当今时代里越来越多,有一些货真价值,但更多的是画虎类犬。
所以就出现了很多那些我们读都读不懂的文学作品。这里说的读不懂不是因为内容的深奥,而是强行设置阅读障碍。
比如写“意识流”的作品,想到什么字就写什么字,不管是否成逻辑语序,甚至不加任何标点,以独特的形式做噱头。
再比如,故意用一些非常浅显的语句来创作,比如诗歌中只有几个字:“白,很白,非常白”等等这样的作品,以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博取眼球。
而很多评论家故作姿态,将这些无厘头的作品吹捧到极高的位置,更为可笑的是,这些人不接受质疑和反驳。
一旦出现不同的意见,那就是读者没有读懂,不能深刻地理解社会和作品。
这样的说法核“皇帝的新衣”没有区别,都属于“耍无赖”式的胡搅蛮缠。
真正的作品不是让人读不懂,而是让人有多种解释,并且有切身的体会 。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名篇很多人都读过,可能并不知道这些作品也属于这一范畴,比如说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鲁迅的《伤逝》、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等。
这些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本身是有价值的。
相对于当下的很多作品来说,尤其是现代诗歌领域里,充斥着大量的“伪现代主义”和“伪后现代主义”作品,所以会让人感觉很多这一流派的内容读起来不知所云。
因为这些作品本来就没有什么内容,读者又怎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历史到底是谁创造的?是人民,是英雄,还是所谓的精英?
标签:世界名著,文学,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