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是一组青春期发育异常性疾病,主要表现在个体过早出现了第二性征。目前我国将男童在9岁前,女童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定义为性早熟。
男性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体格高大,肌肉发达,肩宽体壮,喉结突出,声音雄壮,汗毛开始浓密,出现胡须。而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皮下脂肪变多,显得丰满,皮肤细嫩,骨盆宽大,乳腺发达,乳房变大,出现月经初潮。调查表明,女性性早熟比例要显著高于男性。
按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分为中枢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和外周性(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以往分别称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 CPP)具有与正常青春发育类同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A)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即由下丘脑提前分泌和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活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使性腺发育并分泌性激素,从而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呈现。外周性性早熟是缘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
虽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总体而言人类开始性成熟的时间有所提前。但是,因为一些疾病而导致的真性性早熟,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科学、规范地做好性早熟诊疗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2010年中国卫生部印发了《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
想要了解更多“性早熟”的信息,请点击:性早熟百科
标签:性早熟,性早熟,临床表现,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