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丫头“称呼女孩子,古已有之,现在依然沿用,而且称”丫头“”小丫头“还含有亲昵的意味。那么,为什么称女孩儿为丫头呢?这一俗称始于哪个朝代呢?本篇就来介绍”丫头“的由来以及常见的用法。
”丫头“本是发髻的造型
古代的女孩子到了十五岁就要将头发束起来并插上簪子,表示成年,所以,古人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及笄之年“。后引申为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所以称为”丫头”。
”丫头“之称始于唐代
唐朝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即以妇女发型而言,多达几十种。女孩头上一般梳两个髻,左右对称而立,状似“丫”形,故称“丫头”。唐代诗人刘禹锡《寄赠小樊》诗中说:“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意思是说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头部有许多装饰品,春风中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对着人。
"丫头”称呼小辈表示亲热
其实,“丫头”不仅可指小女孩,一般对小辈女子表示亲热,亦可称"丫头”。《红楼梦》35回中,贾母说: “当日像我凤丫头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早呢。”其时王熙凤已是少妇,但在贾母眼中,仍是受疼爱的,故呼为“丫头”。
“丫头”也成为婢女的称呼
唐初,身份较低的妇女常梳双丫髻, “丫头”后来又成为婢女的代称。《辍耕录·丫头》载, “吴中呼女子之贱者为丫头。”《红楼梦》第一回, “这日甄家大丫头在门前买线。”所指即是婢女。
“丫鬟”由“丫头”演变而来
晚唐时地位低下的妇女又有把”丫头“梳成空心环状的,叫“丫鬟”或“丫环”。还有人把双环中部束紧,近似银锭(此为古典戏剧中常见发式)。所以,后来常把供人使唤的婢女称为“丫环”。宋代洪迈《夷坚志·徐五秀才》写到:“闻剥啄叩户者,启而视之,一青衣丫鬟,音韵楚楚。”
标签:女孩儿,丫头,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