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东沙群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东沙群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2024-07-20 15:58:57 编辑:join 浏览量:595

东沙群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东沙群岛简介及详细资料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芝士)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东沙地理

地理位置

东沙群岛分布于北纬20°33′至21°10′、东经115°54′至116°57′之间的海域中,位居中国广东省、海南岛、台湾岛及菲律宾吕宋岛的中间位置。

东沙群岛位于国际航海重要的交通枢纽,北距汕头港260千米,南距西沙群岛450千米,东南距马尼拉780千米,东北距高雄港及澎湖马公港分别为440千米、425千米,西北距香港315千米,西南距海南岛榆林港670千米。为南海诸岛的最北境,距离东北方的高雄港240浬(444千米),南距南沙太平岛640浬(1185千米)。

东沙群岛距周边城市距离图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地理位置

东沙岛

Pratas lsland

北纬20度42分0秒,东经116度43分0秒

北卫滩

North Vereker Bank

北纬21度04分0秒,东经115度58分0秒

南卫滩

South Vereker Bank

北纬20度58分0秒,东经115度55分0秒

地质地形

东沙共有三个珊瑚环礁,即:东沙环礁、南卫滩环礁及北卫滩环礁,东沙岛与南、北卫滩相距约80千米。东沙的的直径大约有30千米,根据学者估计,要形成这么大一座,至少需要百万年以上的时间。 环礁北面外缘礁相当宽广,在退潮时可浮现水面,东沙岛则位于西边。南卫滩及北卫滩为一连续浅滩,礁体呈椭圆形,沉没水中,无岛礁出露,乃一种沉水环礁。 东沙环礁则为典型环礁,洲、岛(即东沙岛)、礁和门四者全备。洲有"小沙洲";暗礁(铲)有:东角、东北角、西北尖角、西南尖角及东南湾;门有两处:北水道及南水道,岛上内水即潟湖。"门"即习称之"龙口",乃连通潟湖与外海之水道。潟湖水浅,随潮汐起落,平均深约1米,水多平静,风浪不兴,与环礁外之大涌大浪大不相同,潮汐时有泥沙向内淤积,更日渐变浅。此一潟湖在退潮时深不及1米,其出口处之宽度仅20米左右。湖底多为淤泥及有机残屑所覆蓋,但水急之处仍为砂砾石所组成之底质。东沙环礁水深0.6-17米,但以5米以下者为多,环礁近于圆形,半径约10千米,环礁内水域约300平方千米。

东沙岛上守备台军 岛屿介绍

东沙岛呈西北西至东南东走向,岛形如马蹄,东西 长约2,800米,宽865米,陆地面积约1.74平方千米,内海(潟湖)面积约0.64平方千米,多为珊瑚礁堆积而成。全岛周围十至十五浬为礁盘区。整个东沙群岛海域面积广达5,000平方千米,在南海诸岛中算是大岛之一。

东沙群岛 东沙群岛 位于汕头市以南约260公里,珠江口东南方约315公里。由东沙岛、东沙礁和南、北卫滩等组成。东沙岛的礁盘呈新月形,潮汕渔民又称为月牙岛,面积1.8平方公里,海拔仅6米,由珊瑚为主生物碎屑堆积而成。东沙礁为环礁,两侧有两缺口,形成南北水道,南水道深广,北水道浅窄。

东沙群岛地处南海北部大陆坡上段,发育在300米深台阶面上,水下暗礁星罗棋布,水情险恶,不利航行。东沙岛上植物繁茂,多椰子树。东沙群岛属热带海洋气候,湿热多风,又为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路径所经,对气象预报有重要意义。岛上气象台和灯塔、台风观测站等建于20世纪20年代。60年代曾在岛上填土筑机场。东沙群岛地处东亚至印度洋和亚、非、澳洲国际航线要冲,广州、香港至马尼拉或台湾高雄的航线由附近海域通过,具有重大航运意义。海产丰富,是南海重要渔场,盛产海龟、墨鱼、海参、鲨鱼和贝类,特产海人草,为驱蛔虫特效药。东沙历为闽、粤、台渔民,尤其是漳、潮、惠州渔民生产作业的场所和船舶停靠点。东沙岛上栖息大量海鸥,含磷很高的鸟粪堆积达数米之厚,为肥料和制药原料。东沙群岛古称"落漈",清初名为"南澳气",属惠州府陆丰县碣石镇管辖。东沙群岛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现归广东省管辖。实际为台湾省控制。

东沙岛

东沙岛位于北纬20度42分20秒,东经116度43分,居东沙环礁的西侧礁盘上,北距汕头市140海里。东沙岛为自西北向东南向的碟形沙岛,长约2.8千米,宽约0.7千米,面积1.8平方千米(包括1965年填平的浅湖面积),是南海诸岛中面积第二的岛屿,仅次于西沙永兴岛。它平均高出海面约6米,东北面稍高,达12米,西南面次高,约8米。整个岛屿呈四周高中间低形态。中部低地积水呈湖,湖深1-1.5米,湖口向西开口。1965年7月扩建东沙岛时,浅湖被填平,北面沙堤上修建了机场,使岛屿面积扩大。机场跑道长1500米,宽30米。岛上的地下水来自下雨时储积沙层中的淡水,由于海水的渗入,沙层中淡水被咸化,不能饮用。东沙岛由中国台湾驻守。

南卫滩、北卫滩

东沙岛西北面45海里处,在珠江口大陆架前缘的大陆坡上 (水深200米-500米)有两个水底上升的珊瑚暗滩,在南的为南卫滩,在北的为北卫滩。南卫滩面积较小,水深58米,北卫滩面积较大,水深64米。最浅处为60米,滩面有沙。两者都是沉水环礁,相距约2海里,中间有334米深的海谷。北卫滩200米等深线呈椭圆形,长21千米,中央深达185米,最浅处水深60米。在北卫滩北面还有浅滩5处,最浅为9米深。南卫滩200米等深线亦呈椭圆形,长约10千米。

东沙群岛风光欣赏 东沙环礁

东沙环礁是一个圆形环礁,直径约为11-13海里。东北角在北纬20度47分,东经116度53分,南端在北纬20度36.5分,东经116度52分,西南为东经116度41分。东沙环礁是典型的环礁,即珊瑚礁体呈一环形地貌,中间为一浅湖,浅湖水深多在7.3-18米之间。但是,环礁并非连续不断,而是有"门"和外海想通,礁盘上也有小沙洲和沙岛形成,正是岛,洲,礁,门都具备的典型环礁形态。东侧礁体呈弧形,礁宽1-2海里,长35海里,礁体已长到海面附近,东北部礁盘出露海面。环礁西侧为两"门"(即南北水道)夹一岛礁,礁体外缘急倾入海底,而向浅湖一侧则较缓。南水道宽而深,水道中深水线可达5.5米,水道上珊瑚礁头较少,有利航行。北水道较窄而浅,宽约2-2.6海里,深3-3.6米,水道上有不少珊瑚礁头生长,有些已距海面0.6米,不利航行。

东沙历史

东沙岛古称"落漈"、"南澳气"、,又称"大东沙"。因位于万山群岛之东,故称为"东沙"。是南海诸岛历史中最早被开发的,早在一千多年前的晋代即已为中国人所认识。裴渊《广州记》云:"珊瑚洲在(东莞)县南五百里。昔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文献中所说的"珊瑚洲",即指的是东沙岛。早在秦朝之际,秦朝为求恢弘宣扬其文化、武功,而有交址、九真、日南之开拓,是时三沙纳入秦版图。历代皆因东沙岛幅稍小,地处偏隅,而未予以开发,始终为一无人居住的岛屿,仅供船家休憩之用。自明朝起开始有中国人开发和经营东沙群岛。中国清朝雍正十一年(1730年)时,东沙群岛已被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属广东省惠州府陆丰县管辖。而中国南部的渔民更是经年往来捕渔作业不辍。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曾巡海至这里,1909年11月19日,广东省政府蔡康,在东沙岛举行立碑、升旗仪式,重申主权。所有地面历史建筑、碑记,旧"大王庙"等,先遭20世纪初年侵入之日本人捣毁,后又再重创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早已片瓦只字不存。现存早期中国先民遗物仅潟湖东北侧沙下之"东沙遗址"及数口古中国式水井而已。

东沙岛卫星全图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日本所占领,为新南群岛的一部分,划归高雄州高雄市管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国政府将此地在1945年划归广东省管辖。

东沙群岛 1949年初,划归海南特别行政区管辖。1949年10月中国国民党退居台湾地区,继续控制东沙,1979年7月将此地连同南沙群岛划归高雄市管辖。而中国大陆则将此地划归广东省汕尾市陆丰市碣石镇。

东沙群岛为台湾当局实际控制,并由"海岸巡防署"管理。1998年11月12日,台湾地区业余无线电促进会进行东沙岛八天七夜通讯活动,首度试通短距离VHF144MHz频道,顺利完成和架设在850千米外的台北市大屯山和林口长庚医院旁的台湾"火腿族"临时电台完成通联,而且还创下一瓦以下超低功率完成通联的纪录。

1999年5月16日,高雄市长谢长廷至岛上渔民服务站挂上"旗津区中兴里18邻东沙31号"门牌。

2005年7月28日,陈水扁第二次赴东沙岛视察。

2007年1月17日,东沙环礁国家公园成立,成为台湾首座海洋型国家公园,也是台湾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2007年10月4日,东沙岛纳入新成立的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的管辖。

2008年9月10日,马英九赴东沙岛视察。现岛上几乎没有普通岛民,只有驻军。

名称由来

其实"东沙"学术上的全名,应该称为东砂,它是由无数个小珊瑚每年以不到几厘米的速度,一点一滴累积而成的一座环状珊瑚礁,而东沙岛则是东沙群岛中唯一突出水面的岛屿,东沙岛上没有土壤,完全是由珊瑚与贝壳碎屑所构成,外观看起来就像一滩砂子堆积而成一样。

天气概况

东沙群岛地处热带北部,具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时仍受东北季风之影响,年平均气温25.3摄氏度,12月份最低平均22.2摄氏度;最高温为6月,平均温为29.5摄氏度。五、六月为梅雨期,七、八月有台风。夏季平均气温28.5摄氏度,雨水充沛,冬季20摄氏度,较少下雨。

生态资源

植物

主要植被为灌丛,林投树茂盛,植被良好。岛上皆为热带性植物,以蔓性爬藤植物及布满矮小灌木:有桑树、麻风桐及野菠等参杂其间,平均高度约五米形成自然林荫。 蔬菜栽培是由岛上官兵亲自种植,蔬菜种类大致分为:甘蓝菜(结球很小)、结球白菜、番茄、四季豆、萝卜等,夏季则以栽培瓜类为主,如南瓜、丝瓜。偶尔种植西瓜,其他如红豆、辣椒、苋菜、通菜等亦有栽培。

动物

鱼类:海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根据调查:珊瑚礁鱼类超过500种,其中数种极为罕见。鸟类:有140余种,多属候鸟,在1866年,发现有大量白腹鲣鸟的繁殖族群,如今已经消失,遗留下来的鸟粪也在日据时代开采殆尽。珊瑚:珊瑚有300种、120种海藻,在环礁范围内形成美景。无脊椎动物也有近40种,这些资源不仅在海洋科学教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环礁地形与海洋生态上也无与伦比。 玳瑁:夏秋交替之际,据称岛上常有大批出现,于沿岸沙丘产卵繁殖。

岛上状况

水源

岛上地下水甚为充裕,地下水位高,离地深约1.5至2.0米处即可获得水源,惟水质略咸,不宜饮用。岛中心附近则水味较淡,岛上水源可供灌溉及洗涤之用。饮用水则靠天雨储水池(十余大型、小型储水槽)及水库,有了海水淡化机,一天可以制造7,500加仑,主要用来洗涤,饮用水还是得依靠台湾(多从高雄地区)的运补。

电力

有克强、聪良电厂,可提供岛上全天候电力供应。

建筑

一个气象观测站、东光医院、东沙图书馆、渔民服务站、卫星追踪站。

人口

台湾省空军派驻一班队固守机场、海军有一气象班留守观测及"海岸巡防署"东沙巡防指挥部两个中队驻守,驻守人员总数约有两百名。现有海洋国家公园管理处则在当地设有东沙管理站,常有学者驻守复育生态。

运输

海运 :因东沙岛四周海岸为深度1~2米广阔浅礁地形,大型船只无法靠近。海运船只需停泊外海,再以小船接驳上岸。故现有码头设施仅有宽约5米之简易直立岸壁,低潮时水深仅约0.5米。接驳船靠岸,多以人工徒手搬运装卸货物。部分重机械则辅以吊车支援吊搬。台湾方面海巡署编制3艘10吨级海岸巡逻艇和3艘M8快艇,正积极兴建巡防艇码头,预定于2009年3月完工,届时将可停靠海巡署3艘20吨级海岸巡逻艇,加上现有6艘小巡防艇,未来将有9艘舰艇在东沙海域巡航。运补情形如下:军用补给舰: 每年3、6及10月各一航次,主要运补武器、弹药、汽油等管制物资,但实际上则依当季所需运补数量而定。民用商船:租用民间商船实施运补作业,主要载运生活物资、柴油、机具、车辆、建材等。每间隔30日一航次,每航次可载运350公吨重货物。惟每航次载运量多在100公吨以内。未来本岛建设所需物资,仍可利用现有船舶实施补给。

空运 :东沙机场跑道宽约30米、长约1,700米,跑道厚度约0.23米。岛上潟湖若逢朔望大潮或暴雨时,机场停机坪附近常发生淹水情形。另跑道混凝土受盐害影响,表面层劣化情形严重。往返台湾及东沙岛主要有军机及民航机,其频率如下:军机:台湾省空军的C-130运输机,每月第二周之星期二当日往返,主供物资运补及公务使用,其载客量为70人,载重为8,000公斤。民航机:立荣航空小客机,其载客量限定为56人及500公斤货品,每周四当日往返台湾高雄小港机场一次,主供驻防人员休假往返。岛上交通:主要交通工具为脚踏车,环绕全岛时间约需30分钟;另有10吨半大卡车1部、小卡车3部(主要载运补给货物、水、垃圾及水肥)、箱型车3部、15吨吊车1部及叉动车2部,以及高雄市政府所赠送的东沙1号公共汽车,使用车辆随着需求互有增减。

东沙机场 地价

由高雄市代管的东沙岛,虽无实际交易案例,但考量其战略位置,无可取代,2007年公告土地现值调整,每平方米由新台币500元调整至600元,2007年公告地价每平方米新台币60元调整至110元。公告土地现值调整幅度分别为20%,公告地价调整幅度为83.33%。

对外通讯

东沙的中华民国邮递区号:817。

中华民国国军邮局:67局。

观光景点

东沙大王庙:1948年冬季,关公像随独木舟漂流而来,由驻守的台湾当 局军队建庙奉祀。当年的独木舟仍保存于庙侧。庙柱的对联:"一片忠心贯日月,满腔义气薄云天。";"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青灯关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该庙亦祀"南海女神"妈祖(元代封),台湾省军队奉献香烛外,亦为像前挂上金牌。东沙岛地籍测量纪念碑:1991年建成,由前台湾高雄市市长吴敦义题字。

东沙图书馆 :2005年时,藏书已超越20,000册。

长青亭 :岛上树木最苍翠之处。亭上有对联:"沙坡云树象万千,独颂南疆不朽年。"

国军东沙公墓 :台湾省军队的公墓。

标签:详细资料,东沙群岛,简介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325977.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