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内容?
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军委训练管理部、共青团中央等八部门印发通知。通知称,经研究,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以下简称推普周)定于2020年9月14日至20日举办。本届推普周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推普周期间,将在新疆、西藏等地举办推普周开幕式、闭幕式及重点宣传活动。
通知强调,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和“十四五”规划谋划之年。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通过举办推普周系列活动,充分展现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进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大力提高普通话普及率,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提供强助力,以坚定的决心和信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良好基础。
据悉,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普通话是中国人通用的语言,是各地区人们沟通的桥梁。
普通话和大家的学习、生活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你可知道普通话的来历吗?不明白?我来告诉大家吧!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的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著作里,把汉语分成了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注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当时人们又称“普通话”为“蓝青官话”。
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来京的人很多,天长地久,他们也学会了杂有地方口音的北京话。于是人们就用“蓝青”比喻它。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上使用,所以也称为“官话”。后来因为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太合适了,所以到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词,叫“国语”。
“国语”的名称出世以来就有人反对。1931年,瞿秋白先生曾反对用“国语”一词,并且对“普通话”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所以, “国语”一词终被国人所淡漠。
全国解放以后,人民政府非常关心汉字改革工作,不仅使“普通话”成为严格定义的学术名词,并且把推广“普通话”作为文字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普通话”沿用至今日,已成了四面八方人们重要的交流工具。 如果人们不会使用“普通话”的话,就会有麻烦了。不信?让我说说暑假里的一件小事吧。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七口去普陀旅游。一路上汽车、火车、大轮船连轴转,觉得很累很累。于是就近找了一家旅馆住了下来。
中午的时候,我们一个个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餐厅,服务员用当地的“普陀话”向我们提问时,我模糊地听见她好象问我们:“要吃点什么?”可姐姐她们却怎么也听不明白。阿姨忙用杭州话问她:“你说啥西?”可这杭州话她们费了好大的劲也听不明白。我就悄悄地对阿姨说:“阿姨,你对她说普通话试试?”大家都觉得很对。阿姨就用普通话对服务员说了一遍要点的菜名。服务员也同时用普通话回答了。就这样,我们交流得很好,这顿饭吃得很愉快。
从这件小事上不难看出“普通话”的重要性了吧。我想,“普通话”是我们全国通用的语言,大家都学会说“普通话”多方便沟通呀。如果不会讲“普通话”,那咱们中国人之间的交流不也像“老外”一样听也听不懂,那是多么可怕的事呀!所以,我建议如果有人还没学会说“普通话”的话,那就赶快学。只有学会说“普通话”,你才不会红着脸,说着别人听不懂的话。
标签:同讲,普通话,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