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霉素耳栓的副作用1、氯霉素耳栓的副作用是什么?
氯霉素耳栓是水溶性基质制成的白色或淡黄色栓剂,主要用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及乳突根治术后流脓者的治疗,此外对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外耳道炎亦有效。
氯霉素为局部用药,吸收较少,局部可致接触性皮炎,因此对本品及氯霉素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2、氯霉素耳栓怎么使用?
氯霉素耳栓的使用非常方便,但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氯霉素耳栓的质量是可以保证的,但是如果服用过量或者没有对症下药或者长期服用,肯定会带来一些不安全的因素,患者们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并且严格按照说明书来服用。
氯霉素耳栓一般的用法是:先将患耳内的分泌物擦拭干净,然后将栓剂一粒放入患耳的外耳道内。
如患耳内无分泌物时,可先将栓剂塞入耳道内,再将一湿棉球塞于栓剂尾部即可,一次32mg,一日1次,5日为一疗程。
3、使用氯霉素耳栓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3.1、本品虽是局部用药,但长期大量应用后也可因吸收而引起类似于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长期、反复使用本品者应定期检查血象。
3.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本品虽是局部用药,但因氯霉素具有严重的骨髓抑制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使用后亦可能引致新生儿和哺乳婴儿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宜慎用。
3.3、儿童用药: 新生儿和早产儿不宜使用。
3.4、药物相互作用: 与林可霉素类或红霉素类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发生拮抗作用,因此不宜联合应用。
化脓性中耳炎应如何诊断
1、耳镜检查
起病早期,鼓膜松弛部充血,捶骨柄及紧张部周边可见放射状扩张的血管。继之鼓膜弥漫性充血、肿胀、向外膨出,正常标志难以辨识,局部可见小黄点。如炎症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即发展为鼓膜穿孔。
穿孔一般开始甚小,不易看清,彻底情节外耳导后,方见穿孔处有搏动亮点,实为脓液从该处涌出。坏死型者鼓膜迅速溶溃,形成大穿孔。
2、耳部触诊
乳突部可有轻微压痛,鼓窦区较明显;
3、听力检查
多为传导性聋,少数病人可因耳蜗受累而出现混合性聋或感音神经性聋。
4、血液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鼓膜穿孔后血象渐趋正常。
生活中造成中耳炎的原因有哪些
1、感冒引起的中耳炎
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会向咽鼓管的方向进行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
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错误的擤鼻方法
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鼻,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引起中耳炎
在不洁净的游泳池游泳,极易使细菌通过鼻部、咽部进入中耳,并蔓延繁殖,形成中耳炎。
因此在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喂奶姿势不正确引起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成为细菌繁殖的营养物质,引发中耳炎。
5、乘坐飞机引起中耳炎
身体外界的气压会发生变化。
如果不能通过吞咽唾液、捏鼻鼓气等方式及时解除这种中耳压力变化有可能诱发中耳炎。
标签:耳栓,氯霉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