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的“我”是第一人称视角,是一种代称,没有具体指谁。
《芳华》中70年代文工团的故事,与严歌苓的人生经历重合,且小说又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加之“我”的作家身份,因此读者常会不由自主地将小说中的“我”等同于严歌苓本人,甚至将《芳华》看作严歌苓的自传性作品。然而,严歌苓却又在小说中不断地提醒着“我”的作家身份,让“我”以“作家的想象”为由理所当然地突破第一人称视角的限制而进入全知视角,迫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故事的真实性与虚构性问题,从而创造出了复杂的互文性审美效果。总的来看,严歌苓正是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向其他视角的多重转换,令《芳华》呈现出复杂的叙述结构,创造了丰富的审美效果,并一再地建构又消解着小说的真实性幻象,令小说的虚构与现实的映射表现的模糊与含混。
标签:芳华,原著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319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