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色彩关系,全称光与色彩关系。包括:1.光与色彩形成原理。2.色彩属性。3.三原色及色彩叠加。
二、光与色彩形成原理
1. 光的色散现象。牛顿进行了色散实验。他将一房间关得漆黑,只在窗户上开一条窄缝,让太阳光射进来并通过玻璃三棱镜。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对面墙上出现了一条七色组成的光带,按红颂搏、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一色紧挨一色地排列着。七色光束如果再通过一个三棱镜还能还原成白光。
2. 物体色彩
下图为红苹果成色原理图:
太阳光照射到苹果上。苹果的表面吸收掉除了红色以外的其他所有色彩,并把红色反射到人类的眼睛。
眼睛对进入的色彩进行接受,并把信息传达给大脑。人之所以能看到辨认物体千差万别的色彩和形体,是因为光照在物体上,反射后映照在我们视网膜之后的效果。没有了光,色彩就无从辨认。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反射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么该物体就是白色的。反之,如果一个物体几乎能吸收阳光中的所有色光,那么该物体就呈黑色。此外,物体色的呈现是与照射物体的光源色、物体的物理特性有关的。颜色的本质:是不同频断的光波照射到视网膜视觉细胞上,激起不同的信号刺激产生的。颜色产生的原因是光的频率。
三、 色彩的属性。
1.色彩三属性
色相(Hue):简写H,表示色的特质,是区别色彩的必要名称,例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相和色彩的强弱及明暗没有关系,只是纯粹表示色彩相貌的差异。
明度(Value):简写V,表示色彩的强度,也即是色光的明暗度。不同的颜色,反射的光量强弱不一,因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明暗。
彩度(Chroma):简写C,表示色的纯度,亦即是色的饱和度。具体来说,是表明一种颜色中是否含有白或黑的成份。假如某色不含有白或黑的成份,便是「纯色」,彩度最高;如含有越多白或黑的成份,它的彩度亦会逐步下降。
四、三原色及色彩的叠加
我们所见的各种色彩都是由三种色光或三种颜色组成,而他们本身不能再分拆出其他颜色成份,所以被称为三原色。 下图为光学三原色 (加色法三原色)、物体三原色 (减色法三原色) 及色相环。
光学三原色 (加色法滚睁三原色) 。分别为红(Red)、绿(Green)、蓝(Blue)。将这三种色光混合,便可以得出白色光。如霓虹灯,它所发出的光本身带有颜色,能直接刺激人的视觉神经而让人感觉到色彩,我们在电视萤光幕和电脑显示器上看到的色彩,均是由RGB组成。
物体三原色 (减色法三原色) 。分别为青蓝(Cyan)、洋野备祥红(Magenta red)、黄(Yellow)。三色相混,会得出黑色。物体不像霓虹灯,可以自己发放色光,它要有光线照射,再反射出部份光线去刺激视觉,使人产生颜色的感觉。CMY三色混合,虽然可以得到黑色,但这种黑色并不是纯黑,所以印刷时要另加黑色(Black),四色一起进行。
标签:色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