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如破竹原指形势如同劈竹子一样,劈开上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口裂开了。后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这段话后概括为成语“势如破竹”。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也作定语、举迹状语;多含褒义。
运用示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破竹。”
明·施耐庵《水浒传》:“关胜等众,乘胜长驱,势如破竹,又克了大谷县。”
蒋和森《风萧萧》:“我本来一路势如破竹,可恨前锋无能,使我不能大获全胜。”
成语寓意:
“势如破竹”正察并体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没码程。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不仅表现为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还表现在质变过程中也有量的扩张。
公元二七九年,东吴政权正处于由存在转为灭亡的根本质变之中,晋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灭掉了东吴,这个过程就可说是质变过程中的量的扩张。杜预看清了事物的这种发展趋势,并运用劈竹子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趋势,因而坚决主张乘胜进军,一举灭吴。
事实证明杜预的分析是正确的。这个历史故事告诉人们:当事物的质变过程到来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新质在量上的迅速扩张看成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大力促进它的发展,以加速质变的完成。如果按照量变的“常规”来衡量它,阻碍它的发展,就会贻误时机。
标签: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