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少年郭沫若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青少年时期的求学和生活经历,生动勾勒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刻苦的学习精神、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敢于反抗旧势力这一青少年郭沫若形象。
本书力图在呈现郭沫若不平凡的人生图景的同时折射出其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不拍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有助于青少年读者进一步了解郭沫若早期经历,并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生智慧,找寻真实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四川省乐山县(今四川省乐山市境)客家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
郭沫若著述颇丰,主编《中国史稿》和《甲骨氏肆文合集》,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唯物史观史学的先锋、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镇敬研究院院士。
1949年以后,曾任中国科学院首任院长、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任校长。
扩展资料: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在史学方面,被列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五老”之一。
郭沫若曾以歌德自况并被文化界广泛认可,如周扬曾对郭说“你是歌德,但你是社会主义时代新中国的歌德。”沙叶新则引用恩格斯对歌德的评价指出郭沫若作为伟大天才和凡庸公民的两面。御核慎
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等一些严肃的研究学者将这种“学院派”中间和社会民众间对郭沫若截然相反的态度称之为“两极阅读”。
标签:狂飙,郭沫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