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是指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临床表现以低热为主,有时或见高热,或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本证一般起病较缓,病程较长,或虚或实。 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低热、结缔组织疾病,慢性感染性疾病等所引起的发热,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阴精亏虚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或温热病经久不愈,或因久泻伤阴,或因用温燥药过多,导致阴液亏损,阴不济阳,阳气偏盛,引起阴虚内热。
2.中气不足 过度劳累,损伤中气,脾失生化,或饮食失于调理,造成中焦脾胃气虚,致虚阳外越,或阴火上冲,或卫外不固,营卫失和,引起发热。 3,肝郁化火 情志抑郁,肝气不能条达,气郁于内,郁久化火而致发热。 4.瘀血内阻 气滞、外伤、出血等原因导致瘀血内结,停积于体内,气血不通,营卫壅遏,引致发热。 5.内湿停滞 饮食不节,或嗜食肥甘厚味辛辣,或忧思气结等,使脾胃受损,健运失职,津液不运,积聚生湿,郁久而化热。 【辨证论治】“发热的辨证,首先根据发病的原因、病程长短、临床表现和体质强弱,确定其为内伤发热或为外感发热。内伤发热的一般特点是: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或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可伴头晕神倦,自汗午盗汗,脉弱无力等。外感发热的一般特点是:发热较急,病程较短,发热时常伴有恶寒,其寒虽得衣被不减,外邪不除则发热不退,常伴头痛、鼻塞、流涕、喷嚏、脉浮等。 调理阴阳、补虚泻实是内伤发热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需根据内伤发热证候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或滋液养阴,或补益气血,或温阳补肾,或疏肝解郁,或活血化瘀。对虚实夹杂者,则需分清主次,兼而顾之。切忌一见发热便用发汗或清热之法。
标签:内伤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