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脓性骨髓炎的简介
二、化脓性骨髓炎的原因
三、化脓性骨髓炎的危害
四、化脓性骨髓炎的高发人群
五、化脓性骨髓炎的预防方法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化脓菌引起骨组织的炎症。
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乙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偶尔为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感染途径有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
血源性者病菌自远处病灶经血行感染于骨,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形成脓肿,经骨皮质扩散形成骨膜下脓肿,又经哈弗氏管进入髓腔,阻断血运,形成死骨。
1、致病菌感染(36%):
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一般致病菌由位于皮肤或粘膜处的感染灶,在原发灶处理不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进入血循环。而菌拴受阻于长骨干骺端的毛细血管,在此沉积,引起感染。
2、局部外伤(25%):
局部外伤可能是诱因。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化脓性细菌侵入骨质,引起炎性反应,即为化脓性骨髓炎。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变可侵及骨组织各部分,但主要为骨髓腔感染。致病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是溶血性链球菌,其它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等也可引起。细菌侵入途径大多为血源性,但也可从外界直接侵入。
临床上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大多是因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没有得到及时、正确、彻底治疗而转变的。少数化脓性骨髓炎患者低毒性细菌感染,如局限性骨脓肿等,一开始就是慢性发病,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多不明显。如急性期经过及时适当处理,可能痊愈而不形成慢性炎症。
全身症状在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全身化脓性骨髓炎的症状严重。
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的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躁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
这时化脓性骨髓炎患者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由于炎症反复发作,多处窦道,对肢体功能影响较大,有肌肉萎缩;如发生病理骨折,可有肢体短缩或成角畸形;如发病接近关节,多有关节挛缩或僵硬。
儿童多见。
1、火器伤使软组织和骨质受到损伤和污染,感染可能性很大。因此,外伤后,要及时进行清创预防感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开放性骨折变为闭合性骨折。
伤口换药,保持引流,增强机体抵抗力和使用抗菌药预防感染。对炸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必须彻底清创,不缝合伤口,以利引流。
2、对非火器伤骨折,如能及时进行清创,应缝合伤口,放置引流条48小时,争取伤口一期愈合,使骨折转为闭合性。
若感染已发生,应尽早扩大伤口,以利引流,并加强全身支持疗法及抗感染治疗。
3、还有主要是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标签:骨髓炎,化脓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