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知之问问>生活百科>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2023-07-22 21:14:27 编辑:join 浏览量:635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五代: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1958年)以电子管作为逻辑部件,被称为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9-1964年)采用晶体管作为计算机逻辑部件,被称为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1965-1970年)用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被称为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电子计算机(1971-1989年)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于计算机,寄存器多,速度快、称为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五代为发展中的计算机科学时代,主要有智能型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机系统及多媒体技术。

一、 计算机的发展史:

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物理器件不同,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开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机器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开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一定发展,计算机处理图像、文字和资料功能加强。

第四代: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开始于1971年,应用更加广泛,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硬件发展的同时,软件始终伴随其步伐迅猛发展,就计算机的编程语言而言,也划分为三代。

第一代:机器语言。每条指令用二进制编码,效率很低。

第二代:汇编语言。用符号编程,和具体机器指令有关,效率不高。

第三代:高级语言:如FORTRAN、COBOL、BASIC、PASCAL等都属于高级语言。

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科研和教学工作。

1983年12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

1992年11月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巨型计算机;

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

三、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内所有的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的,单位是位。

位:计算机只认识由0或1组成的二进制数,二进制数中的每个0或1就是信息的最小单位,称为"位"(bit)。

字节:是衡量计算机存贮容量的单位。一个8位的二进制数据单元称一个字节(byte)。在计算机内部,一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数据,也可以表示一个英文字母或其他特殊字符,二个字节可以表示一个汉字。

字:在计算机中,作为一个整体单元进行存贮和处理的一组二进制数。一台计算机,字的二进制数的位数是固定的。

字长:一个字中包含二进制数位数的多少称为字长。字长是标志计算机精度的一项技术指标。

存贮器编址:为了便于对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贮,需要对内存单元编号,即给每个存贮单元一个地址。每个存贮单元存放一个字节的数据。 如果需要对某一个存贮单元进行存贮,必须先知道该单元的地址,然后才能 对该单元进行信息的存取。

注意:存贮单元的地址和存贮单元中的内容是不同。

指令:指挥计算机进行基本操作的命令。

指令系统:一种计算机所能执行的全部指令的集合。

程序:按一定处理步骤编排的,能完成一定处理能力的指令序列。

标签:计算机,历史,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由 知之问问 整理收集,来源于互联网或者用户投稿,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会立即处理。如转载请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zhzhwenwen.com/life/173734.html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