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抖包袱十八种技巧如下:
1、先抑后扬、峰回路转。先对人物或事物大肆赞美,然后话锋突变,一刨到底,由于效果出人意料,往往现场效果特别好。
2、三番四抖、柳暗花明。这是相声包袱中的“八股文章”,有比较固定的模式,采取的方法是引导观众的听觉惯性,把逗哏的一个看法或意图反复强调三遍,到第四遍时反戈一击,以突变的效果揭露逗哏者的本来意图。
3、违反常规、明知故犯、侯大师的《规矩套子》是最经典的关于违反常规后闹笑话的段子。
4、歪讲曲解、自以为是。传统相声中有“理不歪,笑不来”的说法。也就是把我们熟知的一些普通常识,加以歪讲或曲解,并且是以权威的论调、不容置疑的口吻进行强化,从而制造包袱儿。
5、云山雾罩、荒诞不经。就是违反事物规律,在讲述某件事情时肆意夸张,使人难以相信。这种包袱的尺寸要拿捏好,一旦过分有有“闲扯淡”的嫌疑,所以相声段子中并不常见。
6、无心之过、阴错阳差。由于某种原因产生错觉造成失误,当真相大白的时候,往往是非常搞笑的。郭德纲很擅长用这种包袱方式,设计的情节和语言严丝合缝儿,合情合理。经常是把所有观众都装了进去,最后答案破解时往往让大家一面大笑,一面赞叹不已。
7、机关用尽、故弄玄虚。当叙述时故意埋下伏笔,到使人莫名其妙甚至觉得不可信,然后巧妙地找到恰如其分的答案,使人们在笑声中信服。
8、游戏文字、谐音错觉。利用对谐音词汇的错觉,使听众产生误解和错觉,最后挑明,得出另外的结论来,制造包袱。这种手法很吃功夫,要求演员的文字功底和联想能力要强。
9、牵词引句、一语双关。在叙述过程中使用双关语,产生听众可以意会的“包袱儿”。
10、表里不一、原形毕露。表里不一是郭德纲以“我”为核心形象时常运用的包袱方法之一。他在塑造角色的过程中始终是道貌岸然、振振有词,拿着不是当理说,拼命粉饰掩盖自己的缺点。但一旦转变为对比鲜明的具体行动,就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
11、旁征博引、生动比喻。为阐明一个问题,或反映某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概括的比喻和引申发挥,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12、自相矛盾、不知所云。说话矛盾百出,前言不搭后语,自然贻笑大方。掌握这个规律灵活运用就能够产生“包袱”。
13、刨根问底、不依不饶。一方露出破绽,另一方穷追猛打,造成对方不能自圆其说,可以制造很好的包袱效果。
14、强词夺理,寻机争辩。相声中的角色在对某个论点的描述中陷入被动时,对别人的问题、看法、意见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反客为主,以一副近乎无赖的嘴脸百般推脱狡辩,直到以对方或自己理屈词穷而告一段落。
15、自吹自擂、大言不惭。吹嘘是相声包袱儿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分为吹捧和自吹自擂两种方式,前者表现为顺情说好话,通过对捧哏或特定角色的阿谀奉承表现人物虚伪、谄媚的性格,并让观众从鄙视中产生可笑的包袱儿效果。
16、词汇罗列、口若悬河。表现方式多以“贯口”形式出现,多是表现一些假行家用一些似懂非懂的新名词堆砌表现自己多知多懂,或者是为了忽悠捧哏而夸大其词,虚张声势,带来笑料。
17、岔说串唱、滑稽模仿。这在相声的“说学逗唱”里占个学字。先说“岔说串唱”。岔说用的是打岔的手法,在学的过程中突发奇想,张冠李戴使人感觉牛头不对马嘴;串唱,是在仿学戏曲、歌曲演唱时,或者串调或者改变歌词,造成包袱儿。
18、新编俚语,妙语连珠。俚语是流传在民众之间的一种语言艺术。通俗活泼,生动形象,诙谐滑稽,耐人寻味。
标签:十八种,包袱